然而,李治依然再摇头。
这就奇怪了,孔颖达也猜不出来,按理说,能写出这么好的章,平时不应该默默无闻才对啊。
其他人的好奇心都快爆炸了,随着李治一个个否决,他们也对这个“杨先生”大感兴趣。
褚彦冲性子急,孔颖达连续问了几个错误人选之后,他居然大胆插嘴,追问道:“殿下,这杨先生到底是何许人也?”
孔颖达也不生气,而是与其他人一样,直勾勾的盯着李治。
李治虽然还有些糊涂,但也知道这些人是钦慕《师说》的作者才华,也不由得十分高兴,很是自豪的说道:“杨先生便是晋王友杨凡啊,你们怎么会想不到呢?”
这个名字一说出口,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孔颖达等人还好,养气功夫在,城府也深,暂时还能绷得住。
可褚彦冲就不一样了,这家伙性子冲动
,当即就跳了起来,十分激动的大叫着:“怎么可能是杨凡?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向稳重的褚彦甫,同样接受不了这样的答案,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追问道:“殿下莫不是搞错了?如此旷世好,怎么可能是杨凡写的出来的?”
孔颖达向来有长者之风,成人之美的事做的多,提携后进的次数更是不知凡几。
但是面对杨凡这个作者,同样很是不可思议,喃喃自语般说道:“没道理啊,《师说》行老辣,笔力强劲,当是年高德昭的长者所作,杨凡尚未及冠,能写得出这样的章?”
要不怎么说,盛名之下无虚士呢?
褚氏兄弟两人还仅仅停留在表面怀疑,认为杨凡写不出《师说》这样的好章。
可孔颖达已经越过表面,直达本质,看出《师说》里蕴含的思想与深度,是杨凡这个年纪很难达到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历史上《师说》真正的作者韩愈,写下这篇旷世奇的时候已经三十五岁。
可能有人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不过比十八岁的杨凡大十几岁,相差不大。
然而实际上,历数历代诸多旷世宏篇,绝大多数都是创作者在中年时期,思想成熟后
谱写而成。
不排除有许多惊才绝艳的天才,会在年龄很小的时候留下震古烁今的大作,但从总体上来说,数量其实并不算多。
其实,在科研领域也同样如此,真正能做出开创性研究的科学家,毕生最重要的成就,也大多是在中年时期完成的。
并且,韩愈在写下《师说》时,已经是当世闻名的大儒,是当时风行的“古运动”当之无愧的领袖。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韩愈才因缘际会,留下了《师说》这一流芳百世的奇。
其他几位跟随孔颖达而来的,都是国子监里的司业与博士之流。
他们这些人或许没有学上的创作天赋,写不出才华横溢的章,但他们的欣赏水平却不低。
本来他们也不相信,杨凡这样的小年轻能写出《师说》这样的好章。
现在听到孔颖达的疑问之后,本来就对杨凡没有好感的众人顿时大为光火,一个个都变得义愤填膺:“祭酒所虑,正是属下所疑。”
“不错,属下也以为,杨凡这等不学无术的小人,绝对写不出《师说》这样令人拍案的好章。”
“如此看来,杨凡此人不仅欺师灭祖,而且还是个欺世盗名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