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3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怎么不一样?

李治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疑惑,只是他刚入学,还不敢与不熟悉的周司业说话。

到的后来,周司业用戒尺那么凶狠的抽打房俊,也早就把李治吓坏了,自然更加有多远就躲多远。

直到此时,褚彦冲问出口之后,李治才将几人的章都拿到一起来做对比。

没错,所有人的章都一样,一样的《师说》,一样的“古之学者必有师。”

唯独不同的是,李治的《师说》后面加了那一段话。

而其他人的《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之后就完结了。

李治的《师说》后续多出来的那一段话,很明显是作者写给李治的,如此一来,说明什么?

说明李治认识《师说》作者!

不仅认识,应该极为熟悉,没看到章里面写的“常问道于余”么?

李治有些不明所以,眨眨眼睛,呆兮兮的反问道:“怎么你们的章少了这一段?”

然后这小子就恍然大悟了,得意的笑道:“我知道了,定是杨先生为了鞭策我,所以特意在我的章下面加了这一句。”

众学子一阵无语,这一段话里全是夸奖晋王的,你这臭小孩是从哪里看出来鞭策之

意的?

同时,众学子也都十分羡慕:

这就是宫里的名师啊,能写出这样的章也不稀奇,想来一定是一位名满天下的饱学鸿儒吧?

国子监里也称得上是名师荟萃,但和宫廷里负责教导皇子们的名师一比,明显要差上不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只会偶尔才在国子监开课,但孔祭酒还有一重身份,那就是皇子们的儒学教师之一。

国子监学子渴盼多时的一堂孔祭酒的课,宫里的基本上天天都在上,甚至已经上课上到想吐的程度。

这也算得上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杨先生,殿下说的可是杨通议?”

孔颖达等人在外听的久了,这时也忍不住走近询问。

他口中的杨通议名叫杨续,出身弘农杨氏,还是太常卿杨师道的庶兄,前隋观德王杨雄之子。

杨续本为秦州大都督府司马,三年考满进京述职,朝堂上尚未给他议定新职,所以孔颖达才以杨续的散官通议大夫相称。

李世民知道扬氏三兄弟都是久有盛名的名士,乘机邀请杨续进宫给皇子们授课,也算是成了孔颖达的同僚。

所以孔颖达才会第一时间,就把“

杨先生”三个字与杨续联系在一起。

只是,李治却摇了摇头。

孔颖达眉头一皱,又问:“那是杨太中?”

李治再摇头,孔颖达越发奇怪,继续猜到:“难道是杨少卿?”

这两人分别是太中大夫与大理寺少卿,也都是朝中杨姓官员中,以名著称的佼佼者。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