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 鸡 旅 行 记
醉鸡。
不是酒喝醉了的鸡。
只是一瓶酒浸的鸡肉而已。瓶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玻璃罐头瓶。
那一年重阳发福利,叶也分到一瓶。
叶与妻经过一番精打细算,决定暂不吃,待到过年好送礼用。
于是,经过一番必要的故事情节,那瓶醉鸡到了叶的大姨家。
大姨是山里人,见叶送来的醉鸡,心想在大城市里工作,这醉鸡一定值不少钱!
大姨丈是个拨美食家斳,见肉不要命,一见醉鸡,大喜,操刀欲开,却被一双大手挡住,回头,却见大姨笑嘻嘻。
大姨附在他耳边言语了几句,大姨丈扔下刀,叹了一口气,走到腌猪肉缸边,操刀便狠砍。
又过了一年。
叶到二姨家拜年,二姨家住在海边,海风刮得冷了个吓人。
二姨叫叶自去衣柜里翻衣裳穿。
一打开,大惊,衣柜里好端端地放着一瓶醉鸡!
正是叶送给大姨的那瓶!
因为瓶上有叶厂里打的拨礼品斳二字红印。
第二天,叶便启程回家,二姨强留,叶说天太冷了,还是回去吧!
又过了一年。
三姨派儿子来拜年,送了一大包礼品。
拆封。
天!
其中又好端端地摆着一瓶醉鸡。
正是那年厂里发下的那瓶,也正是叶送给大姨而又在二姨家衣柜里看见的那瓶!
妻一看保质期,说分不清是拨3斳字还是拨8斳字,还是吃了吧!
于是开瓶食之,其味道美异常。
叶问同厂的陈,那年厂里发下的醉鸡味如何?
陈说,还藏着呢!不是说保质期拨8斳年吗?
叶长叹说,吃得太早了,真可惜!?
附录:
老子道德经解读(3),“欲望”是一切烦恼纷争的根源
道德经第三章 原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
不推崇标榜贤才,使民众不因此相争。不珍视难得的稀有之物,使民众不去偷盗。
不展现炫耀能引发人私欲的东西,使民众之心不致迷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使民众心无杂念、虚心谦卑的同时,满足他们的温饱。减少民众争名夺利的欲望,鼓励他们强健自己的体魄。
常使民众保持自然淳朴、清心寡欲的状态,让那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偷奸耍滑。
如果按照“无为”的原则去行事,那就没有什么治理不好的事情。
解 读
开篇第一句:“不尚贤,使民不争”。
老子这里提到的贤,指某类才德、才能。
如果总是推崇某种才能,使拥有这些才能的人受到重用、名利双收,那么就会使大家争相效仿,都想朝这个方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