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 电脑公司
李明正式在同学创办的电脑公司上班了。
经理:李明,那边来了一位客户想买一台电脑,你去招呼一下!
李明:好的,经理,我马上就去。
李明开始与客户开始讨论装机事宜。
电脑公司门口,陈璐提着行李,哭着进门来找李明。
1、日 陈璐的出租房
李明帮陈璐铺床。
李明:你先安定下来!等我们有了一点钱,我风风光光把你娶回家!
陈璐:我爸妈不要我了!你一定要对我好!(哭)
李明:不要哭!不要哭!我们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的!
陈璐苦笑了一下。
镜头切向新铺的鲜艳床单上。
附录:《圆觉经》讲记(十五)
1
普觉菩萨的疑问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普觉菩萨的问题是:末世众生,在离佛日远、贤圣稀有、外道猖獗的情况下,应该求何人、依何法、行何行、去何病、发何心,才能不致堕于邪见之中?
2
佛陀的解答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在这段字中,佛陀指出了善知识的三个条件:一是“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二是“虽现尘劳,心恒清净”;三是“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跟随这样的善知识学习,最终能够成就正等正觉,也就是最终成佛。
末世众生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应当不惜生命去虔诚供养他。这样的善知识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经常表现出清净无染之风。真正求道的人,对于这样的善知识,应该心无骄慢,不惜身命去供养他,又何况钱财、妻子眷属等身外之物呢?
据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行菩萨道中,曾经听到罗刹背诵“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为了向罗刹求问下一句,菩萨将自己的色身布施给罗刹吃,最终罗刹将下一句八个字告诉了佛陀——“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就是菩萨为向善知识求教而不惜舍弃生命的典范。
对于发心的菩萨来说,一旦遇到符合佛陀所说的三个条件的善知识,就会完全尊重他为自己的依止老师,即便老师示现什么过失也不应该生起恶念,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成就正等正觉,进而慧光开发,遍照十方法界。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涅盘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末世众生寻求的这位善知识所要求证的玄妙佛法,应该是远离四种病相的。哪四种病相呢?
一是作病。“作”,是起心造作的意思。如果有人这样说道:我在自己本心中,做种种修行,欲想求得圆满觉悟。这就是一种病。因为这个人想要求得的圆满觉悟自性,不是依靠作意就能够得到的,所以,这被称为作病。
二是任病。“任”,是任其自然的意思,与“作”是反义词。如果有人做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不去断灭生死轮回,也不去求取涅盘。生死轮回和涅盘,既不会在我们念想中生起,也不会在我们的念想中断灭,我们只是放任一切去随顺迎合诸法的本性,以此想求取圆满觉悟。这种想法也是病相。因为圆满觉悟的自性,不是放任一切就能够去随顺迎合使之实现的。所以,这被称为任病。
三是止病。“止”,是停止、消灭的意思。如果有人这样认为:我现在依靠自己的自性心,永远息灭诸种念想,由此使得一切法性寂然平等,圆满觉悟。这种认识也是一种病相。因为圆满觉悟,不是因为心止住于某处就能够自动契合的。因此称为止病。
四是灭病。“灭”,就是寂灭的意思。如果有人做这样的观想:我现在要永远断除一切烦恼,使得自己的身心归于空寂状态,那些因为身心所产生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和相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外境,也就自然归于虚妄。在一切永远寂灭的状况下,来追求圆满觉悟的解脱境界。这种观想同样是一种病。因为圆觉中所显现的万法,本无生死、本来寂灭,人为地执取有生灭相,并进而寻求出离生死及证入寂灭,这是一种断灭见的表现,因而被称为灭病。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远离以上四种垢病,就能知道什么是圆觉清净。明白了圆觉本性非作得、非任有、非止合、非寂相,这种观念称为“正观”;反之,如果认为圆觉本性是可以通过作、任、止、灭的方法获得,那就是“邪观”。
这段字回答的是“行何行?”的问题。
佛陀指出:末世众生想要修行的人,应当尽心尽力地供养志同道合的善友,侍奉善知识为师。所侍奉的善知识若想来亲近,你应当断除傲慢之心;善知识如果想离开,你也不要因此而生出瞋恨,认为他疏远了你而去亲近别人。这样,无论你是在受挫折的逆境中,抑或是在诸事如意的顺境中,心境都不会波动,如同虚空一样广大。如此也就知道自己的身心最终就是虚空,自己与其他众生的本性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只有按照这样的方法修行,才能最后获得圆满觉悟。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这段字回答的是“如何去除垢病?”的问题。
佛陀认为,末世众生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他们不能放弃无始以来就存在的关于自我的执着,并因之而有憎恶和爱恋的习气种子作祟。所以他们不能得到解脱。如果有人见到曾经与自己结过怨的人,能够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亲人般看待,心中毫无成见,那么这个人就已经去除了上述所说的种种病患。对世界上的其他各种事物,无论是自己或他人,无论是憎恨或者爱恋,都应该采取这种平等不二的态度。
关于如何发心的问题,佛陀指出,末世众生想要证得圆满觉悟,应当发心并做这样的誓言:“所有虚空中的一切众生,我都会让他们获得最后的圆满觉悟境界。在圆觉境界中,没有所谓的证悟过程,也没有能够觉悟的人,以此去除众生无始以来与生俱有的我相、人相及一切相”。如此发上乘心修菩萨乘,可以避免堕于邪见而阻碍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