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杨凡领好太学号牌,准备出门去寻找自己的监舍时,门外已经并排站着四个面容冷峻的中年人。
方才为杨凡办理手续的周司业立即丢下杨凡,匆忙行礼道:“见过孔祭酒。”
杨凡上朝的时候,倒是见过孔颖达。
可两人身份地位相差都甚远,还从未正面交流过。
此时见到国子监最高大佬,杨凡再不甘心也得老老实实的跟在周司业后面见礼:“杨凡见过孔祭酒。”
按理说杨凡的态度并无不妥,可周司业却大为不满,板着脸声色俱厉的呵斥道:“放肆!见到祭酒为何不跪?”
杨凡本来就不愿入学,即便
做好了被刁难的准备,可也没打算无底限的退让。
其中,自然不会忍受对人下跪。
本来还躬身行礼的杨凡,此时索性直起腰来,也不去看那名急于表现的周司业,而是直视孔颖达:“孔祭酒也认为,本官该跪拜么?”
孔颖达年届六旬,老态已显,长发长须尽白,可衬着一身考究的蜀锦长衫,配着满腹卷气,看上去并不如何羸弱。
反而是腹有诗气自华,一双老眼不但没有昏花,反而犀利如鹰隼,似能看透人心一般。
面对杨凡的质问,孔颖达不但不怒,还拦住了想要继续发作的周司业,笑着反问道:“杨王友以为,当不当跪呢?”
杨凡顿感棘手,若是换了一个地方他都不用为难。
盖因此时讲究的是“天地君亲师”,身处太学之中,孔颖达这个祭酒偏偏就占了一个“师”。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道尊严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容挑衅的铁律之一。
此时杨凡心里只能埋怨李世民害人不浅,好端端的把他丢到国子监来做什么?
这不是坑人么?
孔颖达满脸微笑,智珠在握。
就像学子想要挑选良师一样,良师一样喜欢挑选良才。
孟子曰:“君子有三
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换句话说,就是:“择良才以教之,不亦乐乎?”
老师们为什么喜欢好学生,因为一教就懂,还能触类旁通,教一个良才美质,将自己的才学与思想倾囊相授,完全是一种享受。
反之,若是教个愚笨不堪的蠢材,天天鸡同鸭讲、对牛弹琴,他不但不领会你的苦心,还暗恨你为难他。
这种经历每个老师都有过,过程堪称是相互折磨,不亚于修罗地狱。
可偏偏越是蠢材,他还越是振振有词,每每都能让教育者欲仙欲死,直欲呕血。
就像杨凡穿越前,抖音里的“四十米大刀削十五米铅笔”的梗,就是这么来的。
其他人把杨凡视作洪水猛兽、邪道异端,反倒是孔颖达认为杨凡天资卓绝,可堪栽培。
所以孔祭酒才专程而来,就是想当面折服杨凡,将之收入门墙。
若是好生培养,令其大彻大悟,改邪归正之日,就是大唐多一栋梁之才之时,也是孔祭酒美名天下传扬之期啊。
奈何孔祭酒打算的好,杨凡却不肯接招。
这且罢了,急于表现的周司业更是怒火中烧,戟指杨凡厉声大骂:“杨凡,你这卑贱小人,好生不识抬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