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二章召回监军宦官

偌大的殿宇内,烛火摇曳,偶尔响起炼油的噼里啪啦声。

李隆基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不定。

他那一双浑浊的双眼,倒映着明明灭灭的烛火。

李豫一直垂着脑袋,双膝跪在地上,等待他的答案。

“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儿,你说得对,要是真想反,朕不管是派多少个监军宦官去监督,他一样会反。朕立即下圣旨,把各地的监军宦官给召回来。”

“皇爷爷英明!”

李豫叩首于地,在心里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当天,李隆基草拟了几十分诏,命令上百名传令官,快马加鞭地赶赴各地战场,颁布了撤回监军宦官的诏令。

之所以要派出这么多传令官,是因为考虑到万一部分传令官遇到安禄山叛军,政令不能及时通达时,其他的传令官依然可以转道迂回地把皇帝的诏令顺利传达。

“今狼烟四起,贼子逆窜,贼寇所及,万民流离,朕痛心矣!安史之乱,朕之过也!思及过往,不听忠言,朕悔恨难安,夜不能眠,唯有以泪洗面耳!呜呼!长安危矣,大唐危矣!大唐猛士安何在?登楼望高,日夜望穿!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朕已将宦官全部召回,惟愿将士尽全力讨贼,勿负朕乎。他日山河收复,朕定洗心革面,善待诸将,封荫子孙,享万年太庙!”

跟随诏令发出去的,还有李隆基的一番痛心疾首的忏悔词。

当然这也是李豫提的建议。

他觉得,李隆基晚年的昏聩,激化了中央和将领的矛盾,破坏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基础。

所以,李隆基的忏悔是必须的。

必须让正在平判的将领,看到李隆基的忏悔和承诺,他们才会安心地为大唐效忠。

大唐,这个建国后,就不断发生流血政变的政权,皇帝和功臣之间的信任,总是很脆弱。

功高震主、功高不赏,是一直都存在的问题。

要让各地将领安心地为大唐卖力,那就要承诺,他们有了功劳一定重赏。更重要的是,要让将领们有安全感。

果不其然,半个月后,当正在和叛军鏖战的将领,得知皇帝召回监军宦官之后,无不拍手称快!

一个个朝着长安的方向,拱手跪拜,“陛下英明!”

与此同时,皇帝还把军队的指挥权,全部下放给了将领们,让他们便宜行事。这个决定,让平判的将领,终于不再受制于中央的瞎指挥,而能够根据战场的形式,做出灵活的战略调整了。

有将领痛哭,“高仙芝、封常清将军若是能够看到这个诏令,也不至于命葬黄泉了!”

众人闻言,无不泣涕。

解决了监军宦官的问题,李豫接下来就是要整顿长安的边防,激励长安城的百姓、守军了。

自从知道,潼关失守后,长安城内的不少大户人家、显贵,陆续逃跑。

如今还留在长安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

人心溃散,在战时是大忌。

一定要让溃散的人心,重新聚拢起来!

三日后的一个早晨,天还是黑着的。

李豫恭恭敬敬地,搀扶着一身铠甲的李隆基,登上了汗血宝马的马鞍上。

“皇爷爷,让孙儿亲自为您牵马!”

李隆基坐在马鞍上,放眼看向面前一群乌泱泱的士兵。

他们有些脸庞稚嫩、潮气蓬勃;有些一脸沧桑、眼神坚定。

他们的年纪,从十六岁横跨到四十五岁,有青涩的少年郎,还有沉稳的青年男子。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