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对于拱卫洛阳的重要性,实在是太大了。
后世里定都洛阳的人,不管是皇帝还是乱世诸侯,只要在潼关失守后,还选择在洛阳鏖战的人,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最直白的一个例子,唐玄宗面临安史之乱,在哥舒翰失守潼关后,直接开溜跑去四川由此可见,潼关对于洛阳的重要性。
当然,在这个时代,潼关只是一座新关,即使失守后,身后还有一座函谷关。
但函谷关随着黄河改道等一系列因素,已经逐渐失去了防御要素,随着秦末战乱后,函谷关的重要性一再下降,两汉四百年的时间,函谷关就剩下区分关内侯还是关外侯这样的爵位区分意义了。
虽然呢,这几年,随着曹真对关内防御的重新部署,函谷关再次被修缮过,但两汉四百年都没有修缮过的关隘,这几年的修缮,能顶什么用?!
而且,潼关都失守了,以函谷关的防御能力,又能抵挡多久?!
最重要的是,函谷关身后不到百里就是洛阳,谁会放任天子还在这么危险的地方呆着,等着被敌人包围后一锅端么?!
因此啊,夏侯尚请求天子移驾的理由,其实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
毕竟吧,大魏的真正都城,始终是邺城,洛阳只是西京。
只不过这些年,为了应对蜀汉的压力,从曹丕移驾洛阳后,曹叡也是在洛阳登基继位的但这并不代表,洛阳就是大魏真正的行政中心了。
至少在外人看来,曹叡现在也是巡幸西京的状态,巡幸结束,返回真正的国都,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但曹叡可不乐意这么干。
虽然说,返回邺城算是回都,外人挑不出毛病来,但其他时候回去都没什么问题,唯独这个时候,曹叡不能回去。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曹叡要是在这个时间点返回邺城,根本就是在惧怕蜀贼的攻势,也摆脱不了临阵脱逃的嫌疑。
而且最重要的是,此时前线各处都在激战,而他曹叡作为天子,仅仅是因为呆在洛阳有危险就选择回邺城你让前线的将士们怎么想,谁还会为了你大魏而奋力死战?!
曹氏三代,能在这个乱世里占据天下最大的一块地盘,成为三国最强的一股势力,可不是凭借着搞阴谋政变得来的。
至少到曹叡这一代,还没有窝囊到这个地步。
因此,仔细思索后的曹叡,内心已经做出了决定——呆在洛阳。
但,曹叡可以这么想,夏侯尚不能这么想啊。
天子有骨气,有胆气,作为臣属的夏侯尚当然是很欣慰的,但天子的安危,也需要保障啊。
如果曹真不能及时回军夺回潼关,又或者是蜀贼通过其他途径大举入侵中原,那曹叡可就真的身处绝地了。
出于这个考虑,夏侯尚决定还是再劝劝。
但这会儿,内心有了决断,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冷静的曹叡,亲自搀扶起了夏侯尚,询问起了关键的问题——潼关到底是怎么丢的。
左冯翊的战事,明明前几天曹真还送军报过来,说是一片大好,大概再过个十天半个月左右,就能彻底击溃蜀贼的雍州军团怎么今天就说潼关丢了?!
这个问题,夏侯尚也是楞了一下,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夏侯尚是得到了紧急的情报,一听说潼关丢了,下意识的想到了天子的安危,脑子也变得懵懵的,根本来不及细想,直接就跑来请求曹叡移驾了。
现在听曹叡这么一质问,夏侯尚才发现,其实自己对潼关的情况,知道的根本不多。
眼看着夏侯尚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曹叡顿时又觉得腮帮子疼了自己这帮叔叔辈的长辈们,怎么就没有一个是让自己省心的呢?!
当年先帝托孤的时候,还说夏侯尚忠于任事,谋略果断特么就这?!
忠于任事方面,曹叡倒是见识到了,一听说自己有危险,想都不想的就让自己往安全的地方跑,倒是挺忠于自己的。
谋略果断?!
啥情况都不知道,前方战况细节都不清楚,就急赤白脸的跑来让自己移驾真要是听了他的话,指不定会耽误多少事呢!!!
曹叡那个无奈的,只能是让夏侯尚先回去,搞清楚潼关失守的具体情况,敌军到底有多少人,何人领军,是否会顺势进攻弘农,甚至是洛阳。
同时,曹叡下令,留守洛阳的一万禁军整军备战。
具体原因没有明说,毕竟潼关失守这个消息,确实是会动摇军心的事情,没搞清楚之前,最好还是不要散播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