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乎日报》停业。
然而,刚刚出狱的于右任不顾劝阻,创办《民吁日报》。
好友纷纷劝阻:“你想好了?你刚刚才摆脱牢狱之灾,还被赶出了租界,这一次再创办,后果可能会更加严重……”
于右任一身长袍,昂首挺胸。
“孙先生他们正为推翻清廷掀起数次起义,吴樾先生为炸五大臣慷慨赴义;陈天华写《猛回头》、《警示钟》、《绝命辞》,用字与生命警示世人;徐锡麟、秋瑾女士死于安庆起义……他们都在做事,我于右任又岂能贪生怕死什么都不做?”
“我势单力薄,能力轻微,没什么能做的,唯有拾起手里的笔当武器,为这个时代尽一点微薄之力,纵使纵使挖掉两眼亦不屈服。”
【适逢东瀛元首伊藤博遇刺身亡,《民吁日报》高度赞扬了行刺者安重根的行为,《民吁日报》再次查封。】
【翌年,于右任又在魔都租界创办《民立报》。这一次,有孙先生在背后支持而存活下去——此乃于右任‘竖三民’,一支笔杆头,胜过十万横磨剑。】
《民立报》,也是于右任所创办的最后一处报刊,同时也是影响力最大的。
画面展现。
一位只有十七岁的少年,手里正拿着一份《民立报》,认真阅读着,眼里露出神采。
“这是一封民族革命的报纸,令人激动人心的材料。”
自此,少年心里立下宏图大志,他想解放这个年代,想让这个混乱的年代觉醒。
心中豪气万丈无处宣泄,于是少年提笔,写下《七绝·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画面倒映于黎明的前夜,各朝的天空,逐渐明亮了。
这首七绝诗,也得以看得更加清晰一些。
唐朝,七绝五绝诗盛行的年代,这首《咏蛙》哪怕是放入这朝,也足以算得上是经典。
这一刻,李白缓缓行走于长安城的街头,抬头望向天空,目光复杂。
“言为心声,诗为志。这是个心怀远大抱负的少年。”
“行路难,行路难,愿你能找到理想中的长安……”
这位对繁华的长安城,有着特殊情节的诗人,看着这位咏蛙的少年,发出了这样的愿望。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安城’,不仅仅这位咏蛙的少年,孙先生、黄兴、以及那些先走一步的志士,心中的长安是什么?
是废墟上建国。
是推翻清廷,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度。
正因为如此,才‘行路难’!
同样是唐朝,却是另一个时代。
贞观之治。
王昌龄矗立于茫茫边塞之上,看着黄沙遮掩的画面,心中百感交集。
他看到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少年豪气,喷薄欲出。
他看到这位咏蛙的少年,开始摘抄孟子的话。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很难想象,一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少年,敢于照抄如此宏图天下的话。
加上字如其人,少年的字龙飞凤舞,狂傲不羁,很难让人不对他的人生产生期待。
这一刻。
战国时期,鲁国。
孟轲正望着画面,神色复杂。
早年他曾周游列国,传递思想,历经齐、梁、宋、滕、鲁等诸国,均未能见用。
可是这一刻他却笑了:“礼仪崩坏之大世,我的思想没能被各诸侯国所采用,反倒被后世之人认可了,用以自勉。”
“如此,甚好。”
这重新给了他希望,坚信他的思想,能在这个礼仪崩坏的年代得到改善。
“少年人,现在不是你的舞台,我等着你引领时代的一天……”
《民乎日报》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