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章 魏忠贤的宝藏

为了使于虎对藏宝洞案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也出于对这个年轻侍卫的信任,康熙把这个案子的更多内幕,像拉家常一样,毫无保留向于虎述说了一遍。

其中案件的神奇曲拆,把于虎都听迷了。

他终于知道,康熙父子之所以如此关心这个案件,除了这个案子牵扯到明皇室人员三公主外,主要还是这个案子涉及到巨额财富,使他们眼红,想从中分一杯羹。

原来,多尔衮入主北京后不久,便向南方残余的大明势力发起进攻,企图一举统一天下。

但在战争的过程中,多尔衮发现自己有一个致命短板,那就是由于金钱供应不足,导致前方物资时常接济不上,贻误了许多可贵的战机。

这可是一件很要命的事。

在双方交战的关键时刻,充足的物资供应,不但可以激励将士的战斗意志,还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物质的消耗。谁能耗得起,谁就有可能赢得胜利。离了金钱,寸步难行。

可是,在还未入关时,皇太极和崇祯已经打了好多年仗,国力消耗很大。

打局部战争,还能勉强应付。

但要进军中原,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南方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南军占据天时地利之便,如果战争不能在短期内结束,多尔衮将在财力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但从目前的态势上看,南征,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它注定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如果对手有好的统帅,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避开多尔衮锋芒,利用其弱点,拖都能把对方拖垮。

最终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

弄不好,说不定划江而治,形成两个政权共存的局面。只不过双方交战的前线,由山海关转移到了长江边上。

为了应对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多尔衮只好一边打仗,一边想法筹集金钱。

除了在占领区强收赋税后,还打起一些富豪人家的主意。

所以,当北山出现大的宝物窖藏后,他能不两眼放光,垂涎欲滴吗?

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

为了截获这笔财宝,他马上在第一时间组织精干力量追查这笔财宝的去向。

在追查这笔财宝去向的同时,这笔财宝背后的主人,也成了他们关心的话题。

开始,他们以为这是民间所为。

因为民间地主老财,有藏宝的传统。

每当家庭面临大的变故,尤其是当战争来临时,财主富商们就会面对自己来之不易的家财发愁:留在家里吧,怕被兵匪洗劫,逃难吧又不方便携带。这时候最好的办法,便是隐藏起来。

等到战乱结束,天下太平时,赶快取回来,以免夜长梦多,财物被外人顺走。

按照惯例,在对所藏财宝的地址选择上,一般不会离居处太远,只要足够隐蔽就行了。

但是把财宝藏在大山之中,却是罕有的例子。

而且这次财物的存量,十分巨大,超乎想象。

这就定义了这个宝藏的主人,非同一般,绝对是一个超级富豪。

但在当时的环京地区,这样的超级富豪几乎是凤毛麟角,极其罕有。

查阅地方志,往上追溯几百年,符合这样条件的人,也没查到一个。

除了追查宝藏的主人是个难题外,这些宝贝埋放的年代,也引起了争论。

不过最终人们还是达成共识,即存放的时间不会过长。

很可能是当代的事情。

因为在大山里藏宝,不确定因素很大,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笔财宝就可能永埋大山。

无论谁藏宝,必须得给家人留下完整的信息。有口头的,有物质的,这样即使藏宝人不在了,也能保证后人找到这笔财宝。

而根据姚彬的交代,盗宝人是被忠于崇祯的一伙人盗走的。

主谋人叫万忠,已确定无疑。

那么他是如何知道这一笔财宝的埋放地点的?他是藏宝的后人吗?

假如万忠就是张信的化名,他祖上藏宝的可能就基本被排除了。

因为张信根本不是本地人,进宫也是因为贫穷的缘故。有这么一大笔财宝守着,谁还会去宫里做奴才呢?

而且情报显示,万忠盗走这笔钱,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抗清事业。

面对巨额财富丝毫不心动,这样高尚的情操,对于崇祯王朝来说,绝对是一个难得的忠臣。

这样的忠臣,就应该在崇祯最困难的时候,把财宝贡献出来。

而不是大明亡国后,放马后炮,取走财富,然后二次组织力量,重塑反清大旗,这不合乎逻辑。

万忠作为财宝传承人的可能因此被排除。

那他又是怎么掌握到这笔财宝信息的呢?

假如万忠就是张信,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张信是搞情报的,有各种资源可以利用。他不但监督官员们的日常行为,民间一些有影响力的人,也难逃其法眼。他在崇祯亡国时,可能从某种渠道,得到了这笔宝藏的秘密,并最终把它盗走。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