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诱敌深入的战果并不大,只杀伤了敌军两百余人而已。
曹魏的中央禁军也不是吃素的,军士的战斗力和战术素养都很高,组织度也很强,王平虽然占据了地形优势,但要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伤亡,依然不现实。
再加上朱赞也算是察觉的比较及时,魏军并没有深入山林,故此撤退的还算及时,没有给王平足够的作战时间。
但,战场上的事儿,并不是简单的用伤亡人数来衡量的。
本来一鼓作气追击敌人的魏军,仓促间遭遇到了敌军的反杀,而且损失也不小,军心士气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而蜀军成功诱敌深入,在山林内发动反攻,军心士气大震,反而追杀出来,一时间也让朱赞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候,就得看将领的个人军事素养如何,下达的军令是否正确了。
如果是孙礼,这时候一定会原地组织士卒抵抗,哪怕多付出一点伤亡做代价,也不能让对方真的把自己的军队赶着跑,甚至如果可以,还要拼伤亡,仗着人数优势重新组织反扑,把蜀军的士气打下去。
但朱赞不是孙礼,他虽然也是一个合格的将军,但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朱赞下的军令是全军撤退,撤往小镇,依托小镇的防御工事,继续阻挡蜀军的进攻。
朱赞这么做,不算是大错,遭遇埋伏的情况下尽快脱离战场,重新整军作战,这是一个将军的常识。
但朱赞的这个命令,多少有些不合时宜,也在事实上造成了魏军的一路败退,给了王平尾随追杀的机会等到朱赞退回小镇,收拢败军后,发现这一次出战,他损失了五百余禁军士卒。
这还是因为曹魏的禁军士卒训练度和组织度比较高,能保持败而不乱的情况下,这才只损失了五百余人要是一般的魏军,估计一场大败在所难免了。
而追击的王平,在看到魏军退回城镇后,立刻也下令暂停了追击。
再追就是往魏军的防御工事上撞了,王平的临阵指挥可比朱赞强的多,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王平下令,暂停追击,全军收拢部队,清点损失无当飞军一战,同样损失了近三百人。
这样的损失,让王平愁的,一脑子们的官司。
自己带到散关背后的无当飞军只有两千五百多人,一下子损失三百人再打几次这样的野战的话,哪怕是无当飞军也会崩溃的。
这一战,让王平意识到,自己的无当飞军还算不上是当世强兵,起码在开阔的平原上作战,无当飞军真有点干不过对面的魏军。
虽然到现在,王平还不知道对面的魏军是中央禁军,但并不妨碍王平立刻做出判断。
暂停进攻城镇,就在城镇外扎营,把原先占领的两个营寨合并成一个营寨驻扎。
本来王平军是占分散在两个营寨内扎营的,这样能起到互相接应的作用。
但眼前这个情况下,魏军兵多且战斗力强,王平要是再分兵驻守的话,那就真的是自取死路了。
正好两座营寨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焚毁,把其中一座营寨拆除了,拆下来的物料正好用来修补和扩建另一座营寨。
有了一座完整营寨的防御,跟对面的魏军当防守战,这是王平现在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
有一说一,当王平拆除一座营寨修补另一座营寨的时候,朱赞其实是洞悉到了王平的意图的,而且朱赞也确实考虑过,是不是要趁着王平修筑营寨的时候发动攻击,起码不能让王平把防御设施修起来。
但朱赞到底没有这么做,因为朱赞对这支蜀军的战斗力,也相当的忌惮。
再加上现在的魏军刚刚败退到小镇内休整,经过一场小败后,军心士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朱赞真有些不敢大意,生怕王平又有什么阴谋诡计。
朱赞的临阵决断能力和魄力,到底都比不上王平,因此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朱赞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休整补充士卒的军械,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王平修补营寨进行干扰。
而此时,朱赞唯一做的正确的事情,就是派出快马,给还在散关的孙礼送信,告知他散关背后发生的一切事宜。
这封信,送到孙礼手中之后,孙礼看的,血压都上来了。
严格来说,王平绕道到散关背后阻挡散关派出援军,这点孙礼确实也没想到,而朱赞在遇到蜀军之后的应对,虽有小错,但到底不算应对失误。
但孙礼看着这个战报,就是忍不住要骂娘。
这个朱赞,多少有点主次不分了。
散关背后出现蜀军,很明显这就是蜀军已经突破陈仓道的讯号,这个时候,朱赞就不应该去管那两千多蜀军,应该在城镇内完成补给后,直接指挥士卒,一点突破后快速行军,直奔眉县。
从散关到眉县,不过是四五天的路程,路上消耗的干粮不会太多,单兵携带也足够支撑到眉县了,因此根本不用去担心有人截断自己后路的问题。
而以禁军的组织度,连续四五天高强度行军,还不足以让这支部队彻底拖垮掉,只要到了眉县,有了一定时间的休整,很快就能恢复战斗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