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张溪也想过,为什么同样是张郃指挥的大军,前后差别会这么大。
想来想去,张溪觉得大概率是两种可能。
一种,是张郃故意在示弱,骄敌之心,引诱我军主动出击,然后设伏重创我军。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毕竟张郃可不是什么善茬,征战经验丰富不说,本身也是智勇双全之辈。
另一种那就是张郃旧病复发,又开始摆烂了。
这种可能性同样不小。
就张溪知道的张郃,如果是大兵团联合作战,张郃往往会跟神隐一样的毫无存在感,不管是在曹操麾下平定河北,还是在夏侯渊麾下平定西羌,又或者是汉中之战时,张郃从来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
反倒是单独领军的时候,张郃往往能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比如汉中之战,在夏侯渊兵败身死后被推举为全军主帅,他就能收拢残兵固守,挡住了刘备的乘胜追击;又比如在历史上日夜奔袭三百余里,在街亭把马谡按在地上摩擦,逼得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得不惨淡收场。
张郃这个人,不是没能力,但他这个人的毛病同样也不小,看不到好处的时候,坚决不会冒险,更不会尽自己的全力。
因此,这两种可能性都有。
但现在上邽的主将是曹仁,接下来排第二的是曹洪,之后才是他张郃和郭淮比一下谁排第三这种情况下,张溪觉得吧,张郃摆烂的可能性比设伏的可能性更大。
张溪想要出兵尝试反击的原因也就在这里如果张郃真的是在摆烂,那击破曹军略阳一线的进攻,把战线反推到上邽一线,对刘备军的帮助可就太大了。
一旦让张溪领兵靠近上邽,那么张溪就可以尝试用投石车攻城了,张溪相信,面对那样的情况,曹仁根本没有心思继续跟张飞,刘备的防线对峙,肯定会收缩兵力,试图把张溪赶离上邽的。
到了那个时候,整个战场就能调动起来,张飞和刘备指挥的两条战线士卒也跟随进兵到上邽的话,那曹仁就会陷入到顾此失彼的境地中。
收获远大于付出的情况下,张溪还是愿意冒险尝试一下的。
当然,也不能把张郃小瞧了,毕竟也有可能是张郃在主动吸引张溪出兵进攻,所以该做的准备,张溪还是做的。
整个略阳一线,张溪手下有两万五千士卒,其中两万人分布在各地驻防,还有五千人实在放不下,张溪就给安排在了街亭驻守现在,张溪把这五千人给调了过来,充当总预备队。
如果张郃真的是设伏吸引张溪主动出击,那么这五千预备队,可以在关键的时候破开张郃的埋伏,接应大军退回来,不至于损失太大。
如果张郃就是纯粹摆烂,那这五千人就暂时不动,权当是做了一次野外行军训练就是了。
做好应对措施后,张溪在某天曹军发动进攻失败,稀稀拉拉的往回撤时,突然挥动军旗,略阳一线的刘备军,在陈式,吴懿,吴班三人的带领下,全线反击。
而曹军对此,显然是有些措手不及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上午进攻,下午撤回的进攻节奏,又没有人专门指挥,自然没有防备敌军突然的反击。
只是一次冲击,刘备军就已经咬住了曹军后退的尾巴,最能打的吴懿甚至领兵突入曹军阵中,在曹军中撕开了一道口子,直奔张郃的中军营帐去了。
这个进展速度,别说张溪吓了一跳,就是张郃也吓的不轻。
虽说是摆烂,但张郃求的是无功亦无过这要是让刘备军闯入自己的中军,把自己中军逼退从而导致防线崩溃,那张郃也是逃不脱战败的追责的。
摆烂归摆烂,张郃可不喜欢自己遭遇大败。
这时候的张郃终于是奋发了一把,让中军留守的士卒前突,挡住吴懿的突击部队,同时开始下令收拢败兵,尽量向中军靠拢,试图围歼吴懿这支过于突前的部队。
张溪自然也发现了吴懿有些过于突前,但既然已经突入了敌军中军,张溪也不可能说现在就把吴懿给叫回来。
再加上现在战场上的曹军一片慌乱,要收拢也需要时间张溪稍微思索了一下,一咬牙,下令让陈式和吴班继续加强进攻,从曹军其他方向撕开口子,杀入中军。
现在的战场上,曹军处在撤退遇袭的慌乱时刻,张郃虽然指挥中军挡住了吴懿,但如果吴班和陈式能从其他方向突破外围曹军的拦截,也闯入中军区域,那张郃就必须分兵去抵挡一旦挡不住,那张郃的败局就定了。
至于正面的吴懿可能遇到的包围圈,张溪也随时握着五千人的预备队,打算随时投入战斗,不管是加强吴懿方向的进攻,还是去把吴懿接应出来,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现在,就看战场形势的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