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有言在先,刘备的征辟也到了,现在轮到王基麻爪了。
王基真不看好刘备,但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不接受任命,就变成了言而无信之徒,这对王基的名声,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再者,王基以前也只是郡吏,自己嫌弃官职不合心意,所以辞官不做。
这不是什么问题,这年代不当官的借口很多,不愿意当官不是大家鄙视你的理由。
但现在刘备以一州二把手的位置聘请一个不到三十岁,之前只是郡吏小官的人,可以说刘备已经是非常诚恳的礼贤下士了。
这时候王基要是再不答应出仕,就代表他看不上別驾之位那么问题来了,以后别的诸侯要征辟王基的时候,还能拿出比別驾更高的职位么?!
总不能一上来就请你当州牧吧?!
所以,王基这个官,是必须要去当的。
可刘备的势力王基终究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遇事不决,问老师。
王基决定,去找自己的老师宋均,请他给自己参谋参谋,这个官,到底要不要做。
而宋均听完王基的讲述后,问了王基三个问题。
“刘使君不仁否?!”
“刘使君待君不厚否?!”
“君之才,不可任乎?!”
刘使君不仁义么?!
刘使君当然仁义,这是当世公认,哪怕是曹魏那边,曹操都不会说刘备是假仁假义。
刘使君用一州別驾之位征辟王基,也不能说对待王基不厚重。
至于王基的才能,王基可不认为自己只能当一州別驾,他觉得一州州牧他都能当的。
而且老师问这三个问题,就是告诉王基,人家待伱仁至义尽,你自己又有言在先,也不缺出仕的能力,那么你还考虑什么呢?!
考虑刘备能不能在乱世成就一番事业?!
是,这个是重要指标,但问题是,这不应该是你王基实现自己价值所在的地方么?!
曹操那边势力是大,但曹操那边的势力,是在你之前的那些臣子们跟曹操一起努力得到了,你去了,曹操也不过是多个打工的人而已。
但在刘备这边,你可以用自己的学识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如果能辅佐刘备成就一番事业,你王基就能名留青史了。
这年头的读人,求的不就是这个么。
想通了这些后,王基拜谢了老师,第二天,亲自前往关羽的府邸,正式出仕刘备。
之后,王基就被马良给拉着,一起去处理政务了。
马良是真的忙,越是靠近四五月份,他的事情就越多。
去年荆州糟了蝗灾,南郡这边因为张溪处置得宜,百姓还能有一些口粮留存,撑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间问题不大。
但武陵郡和零陵郡那边,到了这个时候,百姓家里的存粮差不多就耗尽了。
刘备集团不搞屯田,好不容易弄了点沼泽改田的田地出来,还全都便宜了江东。
百姓没有了吃了只能逃荒,逃到长沙等地去给孙权或者江东世家但屯田民,也许是一个出路。
可很显然,关羽和马良都不会坐视自己治下的百姓沦为流民,甚至跑到江东的地盘去充实江东的势力。
所以,一方面命令各州郡严守关隘,不许流民随便移动,另一方面,马良也得制定出合适的计划来安抚流民,开仓赈灾。
马良是真的忙不过来,或者说,即使加上王基也忙不过来的,但能有个人帮忙那是再好不过了。
而王基确实很有能力,尤其在政务的处理上,他虽然一开始不熟悉,但等他上手后,很容易的就能理清思路,给马良提供可靠的建议,甚至还能帮助马良制定一部分赈灾计划。
当然,南郡太守府也没闲着。
南郡的事情不多,这些事儿都交给张溪一个人负责了,张溪手头上的习珍,赵累,邓艾等人,全部借给马良去忙赈灾的事儿,再配合荆南两郡的徐庶,习宏,李球,潘濬等人,整个赈灾计划倒也是顺利的铺了下去。
赈灾计划的主旨,是保证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能不饿死,毕竟再多的粮食供应,荆州一地要承受起来,也是相当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