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 链
今天,只看到一件事:脱链;只见到一个人:他。
往县城的路,只有16里,他的链条脱了整整35次,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第一次,大桥边,脱了。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不出15米,又脱。他又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这下子多了些,30米,又脱,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四次,他下车后,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修理铺,尔后叹了一口气,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五次,我又看到了,真切地。
第六次,我感到那人真傻。
第七次,我也傻起来,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
。。。。。。
第三十二次,我还是跟,傻乎乎的我。
一直到第三十五次,他到了家,我却过了站。我家不在城内。
回家,把这傻事告诉妻。
妻为之动容:拨我有时简直不如一链条!斳
什么?
我一时不明白。
忽然,妻笑吟吟,神色同那35次脱链人一样。
我大悟,飞奔出门,跨上车直走,妻追!
拨发什么疯?斳
拨找那人去,他妈的,这小子35次脱链为什么不嫌烦,好好去问问。斳
附录:
老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因为老子是先秦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之所以还要对他进行专门的介绍与评价,当然是由于我个人对于老子的认知,有着完全不同于任何你之前所看到或听到的结论。而在展开我的介绍前,先摘录一段网络上关于老子的评介字,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内容——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普遍认为是陈国(后归楚)苦县,依据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明确提出老子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 551 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的官员)。
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 535 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
时孔丘十七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 530 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 526 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 501 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 85 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着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这部着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 1 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胡适却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
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 1013 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那么,我眼中的老子又会有何不同呢?
先抛出我的结论吧:老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窥破“天机”,并留下字记录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机会窥破“天机”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但留下字的人,应该只有老子一人(转述暂不算),因此,老子与他的《道德经》,对于今天处于高度发达明但同时又面临系统性危机的人类而言,具有无比重要的指导与警示作用。
那么,什么是“天机”呢?也就是所谓的人类哲学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
如果,数千年前的老子已经洞悉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为什么时至今日的所有哲学流派、哲学家仍然不可回避这三问?答案不是已经有了吗,就在老子和他的着作里嘛。我的回答是:不仅老子,还有孔子,也都清楚地知道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相(孔子曾数次问礼于老子),包括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甚至较为直接、
真实地描述了这个真相。但遗憾的是,这三家留下的诸多经典,或出于作者的悲悯之心,或出于本的翻译、传承等技术原因,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诸家经典里,关于宇宙与世界的真相,已被深深地隐秘在词汇的各种衍生、引申义的下面,如同一颗珍珠,被厚厚的时间尘土所掩盖。
事实上,向世人揭示宇宙与世界的真相,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也是为什么老子欲言又止,孔子避而不谈,但他们却同时选择了规劝统治阶层爱民、悯农,希望社会能够回到他们心中的理想时代(氏族时代与分封制国家)的缘故。
因为,这个真相是残酷无情的,它足以摧毁世人心中哪怕最些微的一点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