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 链
今天,只看到一件事:脱链;只见到一个人:他。
往县城的路,只有16里,他的链条脱了整整35次,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第一次,大桥边,脱了。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不出15米,又脱。他又下车,安上,走!笑吟吟地。
这下子多了些,30米,又脱,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四次,他下车后,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修理铺,尔后叹了一口气,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五次,我又看到了,真切地。
第六次,我感到那人真傻。
第七次,我也傻起来,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
。。。。。。
第三十二次,我还是跟,傻乎乎的我。
一直到第三十五次,他到了家,我却过了站。我家不在城内。
回家,把这傻事告诉妻。
妻为之动容:拨我有时简直不如一链条!斳
什么?
我一时不明白。
忽然,妻笑吟吟,神色同那35次脱链人一样。
我大悟,飞奔出门,跨上车直走,妻追!
拨发什么疯?斳
拨找那人去,他妈的,这小子35次脱链为什么不嫌烦,好好去问问。斳
比较有意思的是“终始”与“死生”这两个词,值得专门提出来说一说,我们现在比较习惯说的是“始终”和“生死”,可为什么上古之人却和我们完全相反呢?其实,这个区别里蕴含了一个哲学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宗教问题,我们就站在宗教的角度简单探讨一下吧——
一个人的生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对于当下占大多数的唯物主义者而言,这当然是个简单的问题,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嘛;而许多的知识分子可能会从胎儿的各器官形成开始算起;而我们民间所谓的“虚岁”也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认为父精母血相融的那刻生命就已存在;而在宗教人士,特别是具有“轮回观”的修佛者看来,新生命开始于上一轮生命的结束之时,因为,冥冥中似乎有一本《功过簿》,人前世的所有行为一一记录在案,死亡,首先面临的是一次审判(基督教则是最后的审判),赏罚分明,各自对应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你今生能够投胎成为什么,是人是畜牲是饿鬼,都是这时就决定了的,当然,这才是新生命的开始。也就是说,生命开始于审判,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带着“原罪”而来的,如何能够不在今生修行精进呢!在这一点上,倒是与基督教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别看只是这微小的区别,但是,却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唯物主义者由生至死只意味着物质(肉身)的生长消亡,因此心中毫无敬畏,无敬畏则无底线,因此无穷放任欲望的膨胀与实现,以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为行为准则,故往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唯物主义教育是罪孽深重的!而有宗教信仰的人,自知身负原罪,今生本为赎罪、消业、精进而活,故此处处警醒自己,与人为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身边人,无论他是信仰哪种宗教,只要是真信仰,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心善。
希望大家记住这一点:生命的开始,源于死亡。
现在再来揣摩孔子的“未知死焉知生”以及西哲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是否另有一番新的理解了?!
苛疾是另一个需要解释的词汇,目前看来,古今医家都解释为重疾,如王冰直接批注为:“苛,重也”。这个解释似有道理,我也并不完全反对(事实上,王冰的批注是错误的,“苛”的引申义应该是“小、细微”,“苛捐杂税”的意思是各种捐税分得很细,因此杂、多,“苛政猛于虎”其实也是这个意思)。但是,还是想对其做出进一步解释:“苛”字的本义是小草(苛,小草也。——《说》),大家想想看,小草的特点是什么?广袤的黄土地上,哪怕只有一丛小草,都是最醒目的风景,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那么,在人体上呢,小草会是什么?皮肤病!醒目,以及顽固,就是它的特点。所以,“苛”字的引申义,就是皮肤病(疾痛苛痒。——《礼记·内则》)。所以,在这句话里,苛疾应该是特指皮肤病,当然,是泛指所有发生在皮肤表面的一切疾病,小如疥疮,大如毒疮,以及西医至今无法解决的带状疱疹(民间称缠腰蛇)等等。
联系一下上面刚刚说到的“灾害”一词,大家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不遵从天道,容易招致醒目而顽固的皮肤病呢?反正,我首先想到的是:业障病。
如果,真有一个超越一切的天道存在,还有一本事无巨细的《功过簿》,那么,有人的德性有亏,但又罪不至死,用什么方式提醒他呢,让你暂时代理一下天道,你会选择什么?我的选择就是皮肤病,一则警醒你,二则提醒与你交往的人,三则也可以羞辱你(在民间,白癜风就被称为“不要脸”),四则它的发展相对缓慢,留出时间让你改过,五则别看皮肤病事小,但其实非常难治,也就是说,它可能根本不是被别人治好的,而是你需要自己治疗自己,即改过!
附录:《佛遗教经》质直其心
在上一章节里,告诫修行人要谨防骄慢之心,要放下身段、学会随喜赞叹他人。可能有人要问,处处随喜会不会有拍马屁之嫌?修行佛法要走中道,既不能起骄慢之心,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谄曲之心。
“谄曲之心”中的“谄曲”即曲意逢迎之意。“谄”的意思为奉承、巴结;“曲”的意思为弯转、曲折,即以委曲婉转的违心话来对待他人。
图片
禅门中有一句俗语“直心是道场”,一直都被广泛引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直心”就是没有谄曲之心,绝不是现代人所说的心直口快。心直口快是一种个人习气,问题出在太在乎或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而不考虑他人,这与修行相违背。
明末高僧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说:“谄曲贪瞋堕地狱, 公平正直即天堂。”若人当下一念谄曲之心,娑婆世界即地狱;若人以正直心来待人,地狱化为天堂。
图片
■音频中相关经句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质直心?菩萨摩诃萨常不犯恶,设有过失实时忏悔,于师同学终不覆藏,惭愧自责不敢复作,于轻罪中生极重想。若人诘问答言实犯,复问是罪为好不好?答言不好。复问是罪为善不善?答言不善。复问是罪是善果耶不善果耶?答言是罪,实非善果。又问是罪谁之所造,将非诸佛法僧所作?答言非佛法僧,我所作也,乃是烦恼之所构集,以直心故信有佛性,信佛性故则不得名一阐提也,以直心故名佛弟子。……是名菩萨质直心也。
——《大般涅盘经》
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也。《净名》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着。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六祖坛经 · 定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