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个月后, 第一批隔离,无症状的流民,被高博准许进入关内,帮忙搬运后方运来的物资,修补城墙。
时间来到了182年九月。汉中在贾诩的组织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秋收运动,府也慢慢的变得充足了起来。
但是,因为高博要招收流民,所以贾诩还要组织人手运送物资到散关。一向惫懒的贾诩,这段时间也忙得不可开交。
运送粮草物资,这不是小事,贾诩从其他三县抽调了200驻军。南郑以前的1500名士兵,又从预备部队中抽调500人,一共3000多人马,由高览和张任两人负责押送物资。
本来还需要抽调农夫的,但正好赶在秋收的时间上。为了不耽误秋收,也只能全部由士兵押送了。
还好,也正是因为秋收,所以农户家中的耕牛空闲了下来。贾诩让人把这些耕牛租了下,再加上官府的耕牛,一共组织了500多辆牛车。
一石粮草大约等于现代的120斤,一辆牛车大约可以拉1000到1300斤粮食。每辆牛车拉十石粮草,也就是1200斤左右,500辆牛车就可以拉6000石粮草。
因为山路难行,南郑距离散关也有200多里。
一辆牛车拉着1200斤东西,一天大约可以走50里路。运送到散关大约要七天时间,也就是说,一天只能走30余里。
在运送的路上,3000多士兵和500多头牛,这人吃牛嚼的一天又要消耗100石左右的粮草,七天就是00石左右。6000石粮草运送到散关,还有5300石左右。
回去要快一点,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回到南郑。再继续装车,继续送。一个来回要10天时间,扣除散关休息一天,南郑休息一天。也就是下一批物资,要12天后才会送到散关。
如果按照一人一天吃一斤粮食,五万人就是五万斤粮食,也就是一天就要消耗20石粮草。5300石粮草可以支撑12天,刚好等下一批物资对接。
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粮草不能算的刚刚好。万一高览运送物资的路上出现一点意外,那么在散关的人就要饿肚子了。散关必须要有七天左右的粮食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还好,散关附近的流民数量不多,每天有几百上千人不等的人向散关涌来。目前为止,在散关聚集的流民有四万余人。
其中青壮就有三万余人,还有一万余人的妇人和小孩,5岁以上的老人非常少,人数不足千人。
……
又过去了半个月,散关附近聚集的流民就快超过10万人了。让高博好一阵调度,才勉强支撑。若是再来一万左右的流民,散关储存的粮草就不够支撑了。
现在的流民营地,从每天两顿稀饭,变成了每天一顿。从以前的稀饭粘稠到放根筷子下去,可以让这根筷子不浮起,到现在的清汤寡水,勉强支撑。
屋漏偏逢连夜雨……
“报……!”
“什么事?”
“有一大批流民正在向这里靠近,预计三天后到达散关。”
“这批流民有多少人?”
“约有三万人左右。”
“什么……。”
听到有三万左右的流民,不仅手下的人慌了,就连高博都有点慌了。
但是身为主公,自己就是这些人的主心骨。就是心慌,也不能表现出来。
高博在心里默默算了一下,下次物资大概还需要5天左右,散关储存的粮草还有三千石。
如果这些流民到达散关,那么散关用不了三天,就会缺粮,不能这么下去。
“唉!如果山路不是十八弯,运粮队就可以提前两天到达了。”
“山路十八弯……提前……”
这两个关键词,一下就提醒了高博。让高博犹如狐论灌顶一般,脑海中的思路瞬间就清晰了起来。
对着下面的官员,大声吩咐道:“高宠!”
“末将在!”
“你带骑兵,每骑携带一石粮草,去接引那批流民。”
“若!”
“杨清!”
“属下在!”
“组织青壮,在粮草运来的路线上,修路铺桥。碰到了运粮队,让他们把粮草扛回来。”
“若!”
“好了,都去忙吧!”
高博交代好这一切,等他们都出去了之后,就瘫坐在自己的虎皮大椅上。在心中默默的祈祷老天,让自己度过这次难关。
现在散关接收流民,有神医华佗坐镇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司隶和豫州部分地区。高博在民间的声望,也在曾直线上升。相信总有一天会进入那些‘在野人才’的耳中。
若是这批流民没有处理好,那么高博苦心经营的名声,很有可能就会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