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黎汉明倒是深信不疑,如今四川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加上湖广填四川等政策的施行,以及四方流民的涌入,四川人口已经暴涨到近两千万了。
黎汉明还记得后世到宣统年间,四川的人口更是接近了五千万大关,也正是四川省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为日后抗战大后方提供了胜利的坚强后盾。
前后不过两百余年,犹记得明末清初之际,在广袤的四川大地上,战火焚燹,纷乱四起,原本偏安一隅的巴蜀之地,竟然成为了各方军队杀戮的修罗战场。
明末时期,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曾经三次进入川蜀之地,在明军、清军的追击围剿中挣扎求存。
其后,南明政权在此地依托险要地形,抗击清军南下,在双方拉锯般的厮杀之中,辗转血战多年。
清初之时,盘踞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兴兵谋反,紧邻云南的川蜀之地,顿时成为了交战的主战场,一时间,狼烟再起,战火重兴。
战争必然伴随着杀戮和死亡,整个巴蜀之地除了川西南所受战火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均造战火波及,兵燹过后,生灵涂炭,土地荒芜。
对于是哪家军队举起的屠刀,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张献忠杀人如麻,有的说是清军入川屠戮百姓,其实看过当年明末清初时人所写的笔记的话,就能知道,在乱世之中,黎民如同鱼肉,谁都可能举起屠刀来上一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用在明末清初巴蜀大地之上,那些苦难深重的百姓身上,再合适不过。
川蜀计九府,百二十州县,唯遵义,黎州,武隆等处,免于屠戮,上南一带,稍存孑遗,余则连城带邑,屠尽杀绝。
据记载,到了康熙二十四年时,四川当地人口已从万历六年的三百一十万人,剧降到了九万两千余人。
数千里城郭无烟,荆棘之所丛,狐狸豺虎之所游,成都所属州县,人烟断绝千里,内冢白骨无一存。
清初建国甫立,百废待兴。巴蜀之地,土地肥沃,历来被誉为天府之国,物产丰饶,如今面临着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局面,使得清政府最终下定决心,迁民入川。
自此便拉开了从清初开始,到如今都还没有停止的“湖广填四川”行动,前后百余年时间,两湖、两广、江西、陕西等十多个省的移民,或沿着巴蜀栈道,或顺着长江水路,进入到这天府之国,扎根生活下来。
当年朝廷急于迁民入川,最初,自愿的民众毕竟还是不够,因此朝廷、地方便实行强迫迁徙,往往派兵围住一个村镇,强迫当地民众离开故地,前去四川地区。
这些人被朝廷官兵押解着,踏上了西去道路,为了防止他们中途逃跑,不少人像充军一样,双手被捆着,在押送途中,人们难免要大小便,因此只好央求官差松绑。因此,四川之地的人们最初也将大小便称为“解手”。
想到这儿,黎汉明忽然一笑,想当初他大学时为了查明从小就说的解手的来历,还特意的查找了一番,然后还被朋友取笑了。
一旁的孙良谟见状,顿时不明白黎汉明为何发笑,不过他也没有多问,而是提醒道:“大帅,军政府得为占领四川后治理所需的官员做好准备啊。”
一提到官员问题,黎汉明顿时感到头疼,所谓马上打天下容,马下治天下却很难,这其中恐怕就有官员问题困扰着历朝历代的开国者们。
孙良谟见状笑了笑开导道:“大帅其实可以不必那么忧心,别的不说,四川的官员能力还是不错的,到时只需错开任用,再加以退役将士的辅助,问题自然而解。”
中国人一般讲究安土重迁,宗族在一起好照应,出去闯江湖对于古人来说,风险太大。因此,但凡不是在当地混不下去的,谁愿意背井离乡出去呢。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比如优惠政策,像如今某音上大家经常自拍的那些迁户入疆,去了给房给家电,很是吸引人。
当时清朝政府为了吸引人口入川,那也是下了大功夫,优惠政策给得很到位。
“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经垦熟,不许原主复问。”
这个基调基本解决了很多迁民的顾虑,那么多荒田,自己新来的人生地不熟,万一被当地人欺负,自己垦熟了,对方说是自己的,那就冤死了。
随便垦,随便种,没有工具、牛,没关系,有当地官府,可以用借呗,种子、牛、工具、口粮,只要你来,管你三年到五年不用操心。
同时免除赋税数年,即便是优惠期过了,没关系,继续打折,保证你在这边交的是全国最低价。
对于当地官员,也将其升职、绩效跟招揽垦荒迁民数量挂钩,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拉来人,年底的优,算是稳了。
当绩效和迁民挂钩之后,在川蜀的各地边境、官道上就能看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情形,来往迁民在路上,经常能够看到当地官府打的广告幌子,比如说:“某某地土地丰腴,民风淳朴。”“某某地荒地充裕,房舍井然。”
虽然其中肯定有不那么光彩者,但如今能在四川各地身居高位者,要是没点能力,恐怕早就被敲掉了。
想了想,黎汉明笑了笑说道:“官员的事不急,也急不得,不然将来是会出乱子的,得不偿失,如今之计,是要保证夺关成功,不然咱们会很被动。”
“大帅放心,后勤供应上属下保证绝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孙良谟闻言连忙保证道。
而就在遵义的黎汉明在考虑夺取瞿塘关时,自流井负责接收盐矿的闫祖庚却是眉头紧皱的看着手里的东西,疑惑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