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弄的,这难道是直接电镀上去的?”看着一体成型的电池核心那位话多的研究生显得好奇的问了句。
“肯定不是啊,电镀的效率实在太低了……这应该是很厉害的新式的封装技术才对!”那位女研究生也说了句。
“高老,这东西没有拆卸口,要进行破坏性拆卸才能继续,还要拆吗?”那位负责拆卸研究生转头问了句。
“……还是继续吧!”导师想了想还是决定继续拆解。
厚不过一毫米的外壳很快被专业的工具切开,里面是一层薄膜绝缘体,薄膜下面却是一层纵横夹交错整齐排列的石墨稀负极,中间错开距离大约10微米左右,看到这结构时高仁导师顿时陷入了沉思中。
再下面是一层石墨稀加碳纳米管好像还有些其他的微量元素添加形成复合材料,再下面就是又是纳米银薄片,当然里面当然就是那大名鼎鼎的网格半导体,再里面就是氚气。
真快电池核心单元看起来很普通,至于说工艺精度只有10微米,这对于实验室来说根本就不值一提,不过设计的却是极为巧妙,纳米银不但充当半导体的正极,同时也充当了电容器的正极,也就是说把超级电容和半导体直接加工到了一起结构确实紧凑了许多,不过这却不是超级电容储能密度大幅提升的关键所在。
“……这看起来很普通嘛,填充的复合材料虽然很贵,也可以增加一些容量,可也没那么神奇才是,为什么这超级电容的储能密度却提升了这么多?”看完了电池基本单元所有结构后,那位直男同学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笨蛋,难道你就不觉得这负极的石墨稀分成锯齿状的两部分很奇怪吗?”那位更加细心的女研究生却是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指着显示器上的电容负极结构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这样做不就是多增加谢表面积,从而……呃,这隔错开负极锯齿结构,竟然不是连接在一起的?”
“你这个眼睛放兜里的家伙总算注意到了?”女生嘲讽了一句,对此男的倒是一点也不在意,而是自己的观察着那结构增加电压的效率。
“一根连接着一号电容,另一根却连着二号电容,利用错开空间变相的增加了电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真是奇怪了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那年轻人却是显得有点懊恼,结构如此的简单,却解决了电容的电压的增加问题,这电压增加了存储的能量自然也就相应增加。
“因为你笨呗!”女生又嘲讽了一句。
“就你聪明,你怎么没想到?”直男直接回怼。
“许多时候技术的突破看起来就是这么简单,就像当初那两位用胶带硬生生的粘出了石墨稀,从而获了诺奖,可是羡慕死一大批人……”那位负责拆卸研究人员也是感慨万千的说了句。
“难怪几年就听说老美弄出一种超级电容结构,可以存储的基本单元电势差提升到几百甚至几千伏的,甚至还成功的把死光系统安装到飞机上,只是近几年一直没什么动静,现在看来肯定在秘密研究,深怕技术泄漏吧!”话多的研究生又接了句。
“你怎么知道美国用的就是这种结构,这就不能是我家的王大大的首创的?”那位女研究生显得有点不服气道,她更相信这是偶像自己想出来的结构。
“这个,好运气总不能被一个人全占了吧,又老天爷的私生子……”
“这叫好人有好报懂不懂,我家的王大大人好运气就是好,不行吗?”
“你们俩别嘀嘀咕咕的斗嘴,赶紧去些报告去……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考进燕大的!”对于自己带的两位学生,作为导师的高老是真的有些无语,年轻人才华是有的,可问题也很多,只是人无完人还是将就着带吧。
见老师发火了,两位研究生只能乖乖的回去写报告,而那位导师也开始写分析报告,同时让人尝试着制作那种结构的超级电容,利用那交错空间距离尝试着增加电压试验。
虽然写报告时表面上很平静,其实心里还是相当震撼的,因为经过超级计算机对,根据超级计算机对那模型的初步分析来看,储能效率会相当巨大的提升,不过这继续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完善才行。
如果使用已经掌握的纳米网格配上最新提升的%纯度的石墨稀,足可以把厚度进一步压缩四五倍,还有机会进一步的提升不少能量密度……也许在五代战机上搭载死光打击系统,可以攻克最关键的储能问题……如果推广到民用市场,将会是一场电池革命,只是这技术到底该不该向民用市场推广,是不是应该先封锁起来以防泄密?另外还有那位技术的发明人小王同志是不是会已经在尝试着技术民用化工作,此事务必要尽快的做出决定,如果推出市场可就无法封锁消息了……
六十余岁教授为那可以增加电势能的连接方案,愣是洋洋洒洒写了上万字的报告,甚至还直接给这种新型的负极分离连接方式命名为:王旭链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