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谁要是小看刘备,那么就离死不远了,所以,容田的伎俩,不能说让刘备,给看的明明白白。
但是,刘备对容田所说的事情,也是十分的怀疑,没错刘备不相信容田,他口中所说的辰凌,是那样一个国贼的存在。
可是,刘备不相信,为什么不做出表示呢,这就是刘备的算计,刘备觉得这是一次机会,不但能够有机会来夺取青州,还能够不丢自己的仁义之名。
就在容田胡思乱想,额头见汗的时候,就见刘备,满脸怒容的说道:“哼,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没想到,大将军辰凌,居然是这种人,往我还对他诛杀董卓十分的敬佩呢?”
“大哥,你说的什么话,我不是也一样,我还想找机会,见一见辰凌,跟他多喝几杯呢,没想到,哎!”张飞唉声叹气的说道。
而关羽除了,开始的时候,有些怒容,这会儿时间,他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在那里,一手捋着胡须,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呢?
而容田也是一个顺杆爬的人,他一看有机会,则是又跪在了刘备的身边,客客气气的,求刘备发兵,去帮助自己的家主。
就这样,刘备让亲兵把房看守起来,不让任何接近,否则,定斩不饶!
接着,刘备,张飞,关羽还有容田,就在房间之中商议,荣达建议刘备,立即发兵,突袭黄县,他们荣家会找机会,从里面打开城门,跟刘备里应外合,只要刘备能够击杀辰凌,夺回黄县,荣家就会支持刘备当上东莱郡的太守。
其实,我们说过,黄巾之乱的风波并没有全部过去,他所造成的影响,还依然存在,现在整个青州,都是一片战乱的景象。
官府的官员基本都跑的无隐无踪,就只有刘备在平原,孔融在北海罢了,其中,刘备还是把平原窃取来的,名不正言不顺的存在。
而辰凌到这里来,就是看见,这里大事可成,这也是,辰凌击杀董卓,在汉献帝那里,谋夺了一个青州牧,当然了,顺带得到了一个一品征北大将军,还有统领冀青幽并四州的兵马,这些都是辰凌他额外得到的。
所以,出来征伐其他势力,占领大汉的青州还有北方四州,就只有辰凌他是名正言顺的。
而刘备算计的,就是能够得到好处,能不能把辰凌抹黑,不影响自己的名声,要是刘备的名声受到影响,这是刘备他不能够允许的。
刘关张三兄弟,跟容田在房之中,整整密谋了一个晚上,等天亮之后,容田才拖着疲惫的身体,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
北海国,是青州的下属郡县,地处青州的南部,东莱郡的西部。
北海国的国相就是举世闻名的孔融,孔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说起他为官的经历,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那却是家喻户晓的存在。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说孔融的故事,黄巾之乱席卷大汉大部分疆域,甚至祸乱地区达到八个州之多,而青州就是黄巾之乱的重灾区。
而此时,黄巾余孽管亥,率领五万黄巾贼,已经攻打北海国十几天了。
孔融是一个好官,但是,他却不是能征善战的武将,所以,他也只能坚守城池。
但是,孔融如此的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正所谓久守必失,孔融他趁此机会,也是给了各大诸侯送去了求救信。
河北袁绍,兖州的曹操,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公孙瓒,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益州的刘璋,甚至,就连大将军青州牧辰凌,孔融他也送去了信。
但是,到了目前为止,依然不见一兵一卒的救兵赶来,为此孔融也是茶不思饭不想。
而在三国原著之中,只有平原的刘备赶来救援,还带来关张赵云。
但是,由于辰凌乱入的原因,就导致了刘备准备跟容田合谋,来算计辰凌,谋夺东莱郡。
不要说,刘备怎么怎么地,他怎么怎么仁慈,他也是想要争霸天下的霸主,既然有利可图,又不会损害他的名声,这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刘备跟荣家在等待机会,因为,刘备的实力,跟辰凌差不多,甚至还不如辰凌呢,而刘备唯一能够称道的,就只有三员一流猛将了。
且说辰凌,这段时间,辰凌他让红后发射了五颗人造可回收卫星,又让太史慈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但是,辰凌他自己做好了准备,要弄荣家不是问题,可是反过来,要算计刘备就不太容易了。
辰凌只能主动给对方一个破绽才行,就在这个时候,辰凌就看见,太史慈十分着急的带着一人进来。
而来人一身武将打扮,一身披挂除了满身的尘土之外,就是一身血污,一看就是从战场上刚下来之人。
经过询问,辰凌他这才知道,来人是北海孔融派来的,派来跟自己求救的。
辰凌看过孔融的信,除了信之中,提到黄巾管亥率领五万黄巾贼,攻打北海国之外,就是孔融对辰凌的称呼了。
像孔融这样的人,他自然承认大统,辰凌既然是汉献帝,亲封的大将军青州牧,所以,孔融也是在信之中,称呼辰凌为大将军。
其实,这就是辰凌他注意的,别看辰凌从白身,一夜之间,成了大汉的大将军,但是,辰凌他十分明白,这天下的官吏和诸侯,能有几人承认自己的官职和地位呢?
而辰凌在思考孔融的问题,但是,太史慈却沉不住气了,别看,太史慈是辰凌用小世界收服的手下,但是,太史慈的思想和为人的准备,辰凌并没有改变他。
所以,在太史慈的心中,孔融还是对他们太史家和自他太史慈的母亲有恩之人。
太史慈为人最为忠义,有恩不报枉为人,有仇不报非君子,这是太史慈的做人准备。
所以,当太史慈看见辰凌久久没有表态的时候,就见太史慈立即给辰凌大礼参拜道:“主公,孔融对我们太史家有恩,在我逃门在外的几年里,要是没有孔融孔大人,我的母亲早死了,我也将会成为不孝子,更不会认识主公,投效主公,还请主公发兵营救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