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便宜归占便宜,但终究不是正道。
张溪的这个计策,可以让刘备哈哈一笑,扫去一些内心的不爽,但对大汉,却没有任何好处的。
刘备终究是一个成熟的君主,一个政治人物,这种小伎俩嘛,可以搞,但对大汉无益的话,其实搞不搞的,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此,刘备对这个建议,并没有表示要采纳的意思,而是继续问策,询问诸葛亮。
正式询问诸葛亮了,那就代表着刘备是要寻求实际的利益了,对这点,诸葛亮知道。
因此诸葛亮琢磨了一下,建议道,“可与江东重订盟约,约定互市,互相保护沿江商道。”
嗯,这个才是正理。
先不管孙权称帝的合法性如何,刘备承不承认孙权确实已经实质上称帝了。
一旦称帝,就可以明确的建立关卡收税,如果孙权非要不让蜀中的物品运送到江东,或者对蜀中商品征收重税,其实也是说的过去的。
以前吧,因为战乱的关系,也因为大家都还在大汉的这个名义的盘子里吃饭,所以不管是从蜀中运送蜀锦,盐,纸张这类的东西去江东,还是刘备集团通过江东世家收购粮草运往蜀中,这都是正常的事儿。
大不了就是疏通一下当地官府的关系而已,这点只要有当地世家背,那基本就没有任何问题。
可现在,孙权称帝立国,有些事儿就不是一个条子能解决的,国与国之间的交易,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章程才行。
否则一旦孙权闭关自守,刘备集团的蜀锦再好,也送不到江东境内。
所以诸葛亮提出了“互市”和“保护商道”的建议。
当然,这个建议也不是随便提的,这里面有个前提——大汉对江东,得是贸易顺差才行。
虽然诸葛亮不懂“贸易顺差”这个词儿,但并不妨碍诸葛亮去理解这个意思或者说稍微正常一点的人都能理解,毕竟没好处的事儿,谁干呐。
事实上,季汉不管是对江东,还是对北面的曹魏,一直都是贸易顺差,不管是蜀锦,纸张,还是盐,甚至是走私铁器,都能给季汉带来大量的钱粮收入。
“互市”其实是对季汉有利的。
季汉输出不能吃的蜀锦,纸张等物,换回来的可都是粮食不然就靠蜀中和荆州两地,怎么撑的起这连年的征战?!
曹魏那边因为政治因素的关系,免不了的还得是走官方走私这一条路线,这种路线虽然能带来高利润,但并不能大量出货,有很多的顾忌。
但在江东这边,如果能谈下“互市”的条件,不仅能靠贸易顺差带来大量的收入,还能制定“市监税”,通过收税名正言顺的扩充国。
而站在孙权的角度上来看,蜀中的蜀锦也许他可以不需要,但纸张,盐,甚至是铁,那孙权是希望多多益善的。
这是一条能让孙权接受,同时也能收割江东财物的好办法,属于是阳谋。
诸葛亮一提出来,刘备的眼睛就亮了,然后赶紧命人去把刘巴给请回来,一起商量这个互市的事儿该怎么做。
而刘巴嘛还没到家呢就被刘备给重新叫了回去,一听说要互市,脑仁快速运转起来。
这是刘巴的本职工作,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儿,只是怕刘备觉得不合适,所以才一直没提。
现在诸葛亮提出来了,他也就没有顾虑,赶紧把自己的想法给说了一遍。
除了互市外,刘巴还建议刘备,蜀中方面所有的结算不要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势进行,而是要用五铢钱作为媒介结算。
当今天下大乱,五铢钱在市面上很少,也就是刘备这儿仗着铜矿大开发能敞开了足额的铸造,其他地方不管是曹魏还是江东,都没有足够的五铢钱流通。
一旦交易过程中以五铢钱作为中介交易货币,江东世家们肯定是没有那么多五铢钱用来交易的,他们必须先出货一批诸如粮食等物来换取五铢钱,再用五铢钱来交易蜀中运送过去的货物。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不仅可以让大汉提前获取自己需要的货物,同时还能让江东习惯使用来自蜀中的五铢钱。
而要命的是,不管是曹魏还是江东,法定货币都是五铢钱孙权都没有任何理由禁止江东百姓和世家不用蜀中的五铢钱。
一旦等到江东的人习惯使用蜀中的五铢钱之后,刘巴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那个在他脑海里存在,但还没有付诸实施的计划——人为制造钱荒,引发通货膨胀。
前面的计划没啥特别出彩的地方,刘巴的建议,只能说是补足了诸葛提议中不太完善的地方,这计划只要诸葛亮稍微多思考一些,也一样能想出来。
但后面那个人为制造钱荒的计划一提出来,别说刘备等人了,就是张溪都目瞪口呆。
刘巴想干啥?!提出刘巴计划?!建立大汉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