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六章 盐铁和制度

张溪觉得吧,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当然,问题需要分成两面来看待。

诸葛亮后期设立丞相府,选拔了一批青年才俊到丞相府做事,费祎,蒋琬,杨仪,张裔等人,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熟悉政务,最后蒋琬和费祎的顺利接班,也是诸葛亮大力培养的结果。

但诸葛亮治理蜀中的时候,连二十仗以上的刑罚他都要过问,这就有点太过了,会让下面的官员束手束脚,不敢承担责任的。

因此,诸葛亮确实是给季汉留下了不少的上层人才,能保证国家稳定,但对于中下层的人才培养,诸葛亮有相当大的责任。

这也导致了费祎蒋琬之后,也就是一个陈祗能勉强顶上来,后期季汉确实人才断档的很严重。

现在张溪看到了诸葛亮也一块包犁头的铁皮都要亲自下手令,真的是有点看不下去了,因此劝说了诸葛亮。

诸葛亮嘛,对于张溪的劝说,也是苦笑一下,说道,“此非亮自专,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后诸葛亮就跟张溪解释了他这么做的原因。

诸葛亮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抓的那么严格,他真正严查的事情,就只有两件事——盐和铁。

汉代是盐铁官营的,设置有盐官和铁官,专门管理盐铁生产销售的事情。

当然,那是盛世的时候,到了汉末,盐铁政策已经被破坏殆尽了。

当初桑弘羊之所以坚持盐铁官营,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央和地方在争夺财政的控制权,而这里面的地方,严格来说,就是世家豪强,而他们中的代表,就是那些跟桑弘羊辩论的儒生。

西汉年间都有这样的争论,到了东汉年间,世家势大,可想而知盐铁政策会变成什么样。

现在又是乱世,各大诸侯和世家把持盐铁之利,诸葛亮要是不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收回来,还能是那个名垂千古第一相么。

所以嘛,不是诸葛亮管的宽,这里面涉及到很复杂的经济政策,以及如何加强刘备势力,平衡世家影响力的问题。

刘备势力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荆南四郡和一个江夏,还不足以支撑起刘备的整体发展,也无法实现《隆中对》的构想。

因此,盐铁的事儿,诸葛亮肯定是要抓在手里的,不能再让地方世家继续把持下去了。

也好在荆南四郡的世家力量薄弱,也就是黄家在长沙等地有点势力,这方面诸葛亮出面去解决,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为啥一块铁皮都要诸葛亮的批准,诸葛亮也说了,“欲以此为成例尔。”

也就是说,不是诸葛亮非要抓着这些小事不放,是为了树立一个例子,让手下的人知道,哪怕是一块小小的铁皮,也得最高负责人同意才能签发,更何况铁器买卖这样的大事。

简单来说,就是的做个样子出来,让后来掌管盐铁的官员知道该怎么做。

但张溪还是觉得吧,诸葛亮这样以身作则的做法,远不如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来得好。

有了制度和流程,清楚权责,制定赏罚,到时候问责具体到每一级,出了问题问责到人,自然就不会出现贪污舞弊的事情了。

诸葛亮对此就是笑笑,然后问了张溪一个问题——大汉朝的监察制度,是怎么没的?!

大汉朝是有监察制度的,甚至天下十三州,一开始也不是行政区域,而是监察区域,刺史这个官职,就是监察官职。

但后来吧,随着刺史制度的腐坏,废史立牧和黄巾起义这两件事的叠加,朝廷允许地方私募地方武装自保,天下十三州就从监察区域变成了行政区域,监察体系彻底崩溃。

所以啊,在乱世的时候,一个制度的建立往往很不容易,但要破坏,实在是太简单了。

而现在正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比黄巾之乱那时候还要复杂混乱,中央朝廷的权威已经基本丧失了,只剩下一个大义的名分。

现在各大诸侯都是自己做自己的,哪怕是曹操,他虽然尊奉天子,但他采用的也不是朝廷的章程制度,而是他自己的丞相府制定的,属于他曹操自己的一套制度。

刘备现在也没有完全稳固的地盘,势力还不行,现在搞监察制度的效果,还不如用人治来的有效。

等到将来刘备的势力固定下来了,再采取法治效果,会更好。

这就是诸葛亮现在的治政理念。

张溪没办法判断这是对是错,他的小脑瓜,没办法判断这些理念的对错。

但按照诸葛亮的说法,他也不是事无巨细,只是有重点的在抓特定的工作,张溪自然也不好再劝。

两个人又站着聊了好一会儿,一直到大匠回来,重新给曲辕犁安装上了铁犁头。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