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众人都酒醒了,不过魏延、马不敢多做停留,便回到自己的大帐内。司马无忌、赵云、赵风三人倒是再次喝了起来,徐庶、庞统二人早已不见踪影,他们也懒得去理会。
徐庶、庞统二人趁着夜深人静时,他们悄悄地进入刘备营帐内。此时,刘备因诸葛亮屡屡进言处死司马无忌的事烦忧,也没有歇息。他们二人通禀一声,刘备便让他们进入帐内。
“二位先生找玄德何事?”
“汉王可是为了是否处死无忌之事而烦忧?”徐庶一语道破刘备心中所想,“元直有话说,元直可否听元直一说?”
“今夜你们二人一同前来,必定是有事前来,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刘备略显疲惫的说道,“如果是有关于司马无忌是否处死的事情,你们就不必多言了,此事我自有定论。”
“汉王,请恕元直直言!”徐庶恭敬地说道,“孔明所担心的事情,汉王也曾与元直说起过,士元也曾听孔明说过,元直心知肚明汉王所担心之事。但是,孔明所担心的事情,元直敢保证绝无可能生。”
“如果汉王真的听信孔明所言,将无忌斩杀,怕是汉王会后悔一辈子。汉王大业已成,现已经称王。纵然无忌之前曾劝阻主公称王,亦是有他的想法。虽言语上有些唐突,此乃一片忠心。”
“无忌一死,怕是军中必定会有大乱,军心不稳。纵然有汉王镇压,待汉王百年归老以后,阿斗继承大统,又如何镇压得住。无忌有‘第一军师’头衔,又是军师将军之职,掌管大权。”
“纵然汉王已经撤去他掌握军权,可是我军之中众多将领对他十分信任。如果无忌一死,后果不堪设想,元直叩请主公定要三思而行,切不可误杀忠良之臣,只怕毁了汉王的声誉。”
庞统接着说道:“元直所言极是,士元以为汉王不可处死无忌。若无无忌相救,士元早已身死在落凤坡之中。若无无忌,汉王的两女也会沦为他人俘虏,更别说太子阿斗。”
“虽不能说汉王有今日的势力,全是无忌功劳,可大半都与他息息相关。即便是士元效忠于汉王,亦是无忌从中劝说,其他将领也都是如此。若非无忌,我等又怎么会效忠汉王。”
“若是汉王要想夺取天下,士元说句不好听的话,非无忌相助不可。若没有无忌出谋划策,相助于汉王,怕是天下难以取得。如果无忌死了,只怕汉王亦是后悔一生,实在是不可杀。”
刘备冷笑一声:“难道没有司马无忌,我刘备就不能坐拥益州,不能成为汉中王吗?”
庞统急忙说道:“臣并非此意,就算没有无忌,汉王必定有此功绩。但是,失去无忌就好比失去左膀右臂,汉王如何舍得?另外,汉王一直犹豫不决,亦是有所顾忌。”
刘备沉默片刻,庞统说的没错,他的确是顾忌太多东西,徐庶、庞统二人今日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至于他迟迟不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将司马无忌处死,也是因为他于心不忍。
天下固然重要,可是他总觉得要是杀了司马无忌,自己就真的后悔一辈子,兴许再也找不到如此人才。司马无忌的才能就算是放眼整个大军之中,也难以找到有人能与之匹敌。
如果为了天下,就将如此人才斩杀,就像是曹操为了天下大权,将荀彧处死一样。若是刘备真的那样做了,那么他就跟司马无忌说的那样,与曹操一丘之貉,没有多大区别。
并且,斩杀司马无忌根本就没有正当理由,这也是刘备迟迟不愿作出决断的原因之一。
“汉王,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不能处死司马无忌!”徐庶从怀中取出那张信笺,交到刘备手中,郑重其事地说道:“因为司马无忌十有八九是汉王长子刘昉,亦是某夫人与汉王所生之子。”
“什……什么?他……他是刘昉!”刘备目瞪口呆,瞪大着眼睛满脸不相信,手中的杯子也掉落在地上,有种做梦的感觉一样,觉得根本就不可能,喃喃自语:“昉儿明明死于沛城之乱,怎么可能还活着?这……万万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
“汉王,我与士元已经试探过无忌许多次,我们二人有种感觉无忌与汉王必有关系,而且元直也曾追根究底问过无忌是不是长公子刘昉,也提及到某夫人的事情。”
徐庶接着说道,“从无忌的眼中,我可以断定,他就是长公子刘昉。至于为何没死,为何会改名,以及所有的原因全都在这张信笺之中。此信笺乃是‘水镜先生’亲笔所写,绝无有假,也是我与士元二人从无忌身边刚刚取来的,特来交给汉王验证真假。”
刘备急忙忙的打开信笺,上面写道:“刘皇叔拜启曰:德操心知命不久矣,特让无忌效命于刘皇叔,与其说是效命,倒不如说是让无忌认祖归宗。无忌本名刘昉,乃刘皇叔亲子,若非与令公子见过一面,德操亦不能相识。”
“当年沛城之乱,刘皇叔撤退之时,却丢下他们母子二人,某夫人自杀身亡,公子却未死,甚至与德操相遇。德操知晓公子乃是刘皇叔之子,本欲亲自送至皇叔处,却不想无忌对其父抛弃他们母子独自逃走,心有怨恨,宁可一死也不愿归来,德操不愿看见其小小年纪在外漂泊,便收留在身边,后更是将他改名为‘司马无忌’,还请刘皇叔谅解;本想悉心教育此子成才,待日后此子怨恨消除后,再让他回来与刘皇叔相认。”
“十年栽培,无忌终有所成,故而让他前往与刘皇叔相认。德操知晓此子脾性,就算是遵从德操命令,前往效忠于刘皇叔,也不会与之相认,更不会承认自己的身份,德操料定无忌必会有劫难,特意留下此信笺,以此为证,让无忌认祖归宗。”
刘备看完此信笺,死寂一般的沉默,他不是没有询问过司马无忌有关于长子刘昉的事情,那个时候司马无忌回答历历在目。此信笺的确是司马徽亲笔所写,写的时间是司马无忌投奔刘备一个月以前的时候,此信绝无有假。
司马无忌的身份泄露,真实身份呼之欲出,刘备百感交集,他也不知道该是喜还是悲。从此信可以肯定,司马无忌就是自己的长子刘昉,分别十几年一直未见的那个孩子。
本以为死在沛城,却不想阴差阳错被司马徽收留,更是位高徒,倾囊相授。司马无忌有此本事,一切都是司马徽的功劳。即便是名字都改了,刘备岂会有责怪的意思,要不是司马徽,自己的儿子早已死在战乱之中,喃喃自语一声:“难怪他会说自己是弃之,原来是这么回事!为何你就在我的身边,却不愿意与我相认,难道你心中的怨恨真的如此深吗?”
刘备满含泪水,徐庶、庞统二人沉默不语,就这么站在旁边,不去打扰,也去说话,一切等到刘备心情平复才可说话。此时,刘备回想起昔日的重重,他明白为何司马无忌一开始就不愿意效命于自己,要不是师命难违,司马无忌真的可能一走了之。
现在刘备为了夺取天下,居然要杀了自己亲生儿子,虎毒不食子,刘备就算想要得到天下,也不会杀他。刘昉已经死过一次,从沛城之乱,死里逃生以后,过着的日子,刘备不敢想象。
顿时,刘备明白司马无忌为何不愿意与自己相认,一切都因为他抛妻弃子。纵然他解释过,可后来刘备却因为孙尚香再次与他心生嫌隙,所有的一切都让刘备无地自容,觊觎自己儿子的媳妇,实在是混账至极。
刘备猛地扇了自己两巴掌,他的心是复杂的,自己真的是猪油蒙了心。现在他明白为何司马无忌长相这么像某氏,因为他就是某氏与自己的儿子,可儿子就在身边多年,他始终没有察觉。
即便有些怀疑,可是后来渐渐地忘记了。刘备失声痛哭起来,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既然司马无忌是自己儿子,刘备岂会听信诸葛亮的建议,将他处死。如果司马无忌真的有帝星之运,那刘备更是开心不已。
刘备对刘昉实在是愧疚万分,回想起当初刘昉在自己身边的模样,脸上露出笑容;又回想起司马无忌吃过的苦,刘备又露出悲伤之情。此时,刘备的心里泛起滔天巨浪,长子刘昉未死,实在是天大的惊喜,所有的真相全都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