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2章 群英荟萃

杨炯正襟危坐,显得有些拘谨。

陈青兕惊叹杨炯的年纪,但却不敢小觑他的才华。

初唐四杰中杨炯、王勃两人成名最早,都是属于孩童时期就能作诗写章的奇才,都是孩童时期就成名的代表。

但相比渐渐消失于众的王勃,杨炯一直都生活在大众视野之中,接受世人考验,且一直成为所有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尤其是去年,他弟子科及第。

弟子科也叫童子科,唐代制度中,凡是十岁以下能够熟读《孝经》、《论语》的儿童,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第者可以获得出身资格或立即授予官职。

结果杨炯不但能够熟读《孝经》、《论语》,便是六经章也能娓娓道来。

富嘉谟道:“此事伱知我知天下皆知,我们的对手也知。他们奈何不得先生,难保不会由此死穴攻击。”

杨炯真有勇气跟着自己,自己带他上青云路又何妨?

“怎么了?”

骆宾王知道富嘉谟口中的卢升之是卢照邻。

他一点也没有胆怯之意,有着超于年纪,甚至超于寻常大人的成熟稳重,面对陈青兕依旧侃侃而谈:“不论宫体,还是上官体,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过于重视辞藻华丽,忽视了诗本质。诗咏诵咏自我心声遭际,当抒发真情自我流露。正如先生所言,大唐因有大唐的气象,诗也当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不能居于一物。”

杨炯才华横溢,性气豪纵,历史上没有陈青兕的《黄鹤楼》、《大鹏》以及《师说》、《悯农二首》等诗,他还能在弘馆潜心学习,但现在有了陈青兕的几首跨时代的诗,开了眼见的杨炯已经瞧不上宫体诗了,甚至于上官体都一样看不上。

直至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自己的视线之中。

骆宾王跟着富嘉谟至他家中洗漱。

不过他倒没有别的想法,换成是他有杨炯这样的天赋,别说是人,狗朝着自己吠犬两句,也得骂回去。

骆宾王自小就学宫体诗,也学上官体,这是他们这类以采扬名的士最快捷的出路。

在其他地方,或许因为化普及的原因,宫体诗缺少受众,可在长安在这京畿之地,宫体诗拥有超乎想象的簇拥者。

富宅并不大,骆宾王就在客房,而富嘉谟靠着门口与之叙旧。

“乐不思蜀!”

富嘉谟兴奋的叫喝一声。

骆宾王勒住缰绳,叫停的奔跑中的战马,矫捷的跃下马背,向着自己的知己好友迎了上去。

杨炯说这话的时候,手脚并用,道:“晚辈初闻先生提出的‘道合一’,若醍醐灌顶,对先生提出的改革,感同身受……”

在京畿之外的地方推行盛唐体,或许能够事半功倍,但在京畿推行,那真就有以卵击石的感觉。

王勃、杨炯就是摸索前进的后人。

时代的发展进步是一步步来的,前人推动变革,后人继承前人的路,不断摸索不断改变,直至走上正确的道路。

历史上没有陈青兕的出现,这个阶段朝廷的上流社会以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为主:没有陈青兕,李治便重用上官仪与关东士族打擂。

“好久不见,富兄,可是福气满满。”

骆宾王正好洗漱完毕,走出客房,见富嘉谟一脸沉闷,眼眸中还带着几分忧色。

陈青兕叫了杨炯的雅称,童子科及第严苛的来说不算是状元。但他表现的太好,皆呼他为小状元。

“怎个说法?”骆宾王很是好奇。

读为了什么?

陶养情操?

弘馆那是上官仪的大本营,他身旁的人都是主学上官体,在这种情况下,他且冲破了上官体之风,开拓了新的诗风。

陈青兕自不会去屈尊见一个孩童,只是听到关于杨炯传言的时候,略微有些期待与这位神童的第一次会晤,倒不是对名人的崇拜,而是想看一看因为自己的出现,杨炯会成长成什么样子。

骆宾王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完全可以想象,作为上官体创始人上官仪的儿子,在斗诗上比不过卢照邻也就罢了,连自己父亲所创的上官体,也比不过对方……

原本一二三四五六的过渡,诗改革平缓自然,并没有造成风波,就是时间长了一点。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