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五十二章输出刀剑给倭国

“舅舅也知道,他读很是愚钝。科举估计是没什么希望还坐吃山空。

听说海蕃司这边正缺人手,您现在也是六品员外郎,能否给我夫君安排个差事也算有个门路。”

郑高远没开口,他的妻子倒是直接开口了。而且一点不见外,有啥说啥。

俞泰就喜欢这样直来直去的。他看了一眼郑高远。

“你怎么想的?”他总要问问正主的想法。

“姑父,我听婵娟的,我这人没什么本事,自然也没什么主见。能谋个养家的差事自然是好的。这些年袖手读心中也是过意不去。”

郑高远低眉顺目的说道。不过眼神在俞泰看不到的地方,飘忽不定。

“你来的正好,我现在负责整个浏家港的船只管理,正好缺个随从管事,别人月银一两,我可以给你定一两半。

但是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干不好,或者干出什么纰漏,我随时让你走人。”

俞泰说道。

一听月银有一两半,郑高远赶紧点头。这年头大明朝县令的俸禄一年四十五两。而且还不是给银子,大部分折成米钞,钞就是宝钞这种坑人的玩意。

当然县令收入也不是光靠朝廷发。

他一个生上来一年就给十八两,这已经很高了。

“舅舅,不会是宝钞吧?”俞泰的侄女俞婵娟问道。

“这点你放心,连铜钱都没发过,全都是真金白银。”俞泰心说这位小国公别的不多,就银子多。

三月末四月初,徐钦一次性向朝廷户部缴纳第一季度关税就高达三十万两白银。

而且真正的真金白银,一点抵扣和实物都没有。这还不算各国真真假假的使者给朱棣送的礼物。

除了珍奇动物和植物,各种宝物玩物之外,折合白银十五万两。朱棣特意建造了一个独立仓,存这些东西。

自称番。

俞泰不知道的是,徐钦从倭国运回来的银矿石和粗铜,经过冶炼提纯,获得白银七十万两,铜锭三万斤。

因为是玻璃产品获得的利润,他跟朱棣两个人十六开。徐钦要铜没用直接折合成白银了。

魏国公府一下子收入白银将近四十万两。

随着第一次出海贸易的回潮,参与榷场的商人都赚了盆满钵满,虽然榷场来回抽税很高,但是他们赚的更高。

所以现在南京城外面的恩设榷场忙的热火朝天,大量的货物在这里装船,准备第二次出海。

出海的货物越多,榷场抽的税就越多。

银子一船船的运到户部,给官员发俸禄都不用实物了,现在全用银子。夏元吉感觉自己现在说话嗓门都大了。

尤其是一船船的海货运和银子运入宫中,他总是自责,觉得自己这个户部尚生财有道。

随着整个恩设榷场和海蕃司运转的流畅,夏元吉渐渐看到,这其中的巨大财富。

现在很多人想要把自家的子弟和亲戚,塞进恩设榷场或者海蕃司。

可是尴尬的是恩设榷场是陛下的地盘,徐钦代管而已,海蕃司是徐钦的地盘,当初骂徐钦的人现在想要不计前嫌。

可徐钦就不是那种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人,他是相逢一笑掏刀子的德行。

当初这个恩设榷场的设置,就是怕有人反对,朱棣和内阁是顶着压力开设的。

所以叫恩设榷场,外国使节朝贡的东西是给皇帝的,税收现在给了户部。满朝廷都是受益者,现在都当肥肉盯着,也没人提什么海禁了。

朱棣收到的礼物,只留下一小部分看着顺眼的,大部分没离开海蕃司,就被徐钦给卖了。

换来的就是真金白银,这部分不比户部收的少。何况还有徐钦玻璃的分成,他的腰包逐渐饱满起来。

朱棣和内阁坐在一起,在研究恩设榷场对大明的影响。事实证明杨士奇的高瞻远瞩。

现在整个大明朝因为打开了海外市场,蚕桑的种植面积在极大的增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种桑养蚕。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