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四十五章 对穿

敦煌以西,阳关故地,大明帝国老将张臣看着城关遗迹,面露忧虑。

他不知道为什么汉朝皇帝会选择在这里设立城关,但他知道对大明来说最明智的选择是大军屯驻嘉峪关。

依照太祖皇帝古训:来则御之、去则勿追,斯为上策,若专务穷兵,朕所不取。

这里有水,但沿途绿洲少得可怜,嘉峪关已经是整个河西走廊最西端,有水无粮,则意味着这不是产粮区,不是产粮区,粮草就得要后方输送。

离这儿最近的产粮区是瓜州,征夫六百,往返输送,一年粮产够阳关屯兵二百。

不过这个位置倒是极好,扼守着水源与仅有的绿地,且地势极高视野广阔,虽说是无险可守,但扼住水源就是最大的险要。

没有任何军队能在这里以西的大漠里保证补给,说实话,张臣认为就连富足的中原王朝都不能。

在他的认识中,军队所能远离国土行军的最大距离是一千五百里,一旦超过一千五百里,路耗就把粮草都耗空了。

而在这边,最大的问题是瓜州以西路上难以取得草料,牲畜使得运力大大降低。

张臣一封信送到嘉峪关,从中原调来的参政官邢玠便派人回信,修缮城关、设立卫城所需木石诸物已经上路,电报路线同时开修,请老将军探查地形,择卫城选址,同时让军兵对沿途查验地貌的北直军士行个方便。

嘉峪关内的职官员、卫所军官这段时日一点都不比出征军事轻松。

万历的指挥是高屋建瓴的,他要对自己的帝国如臂使指,给六部、地方都派下任务,诸多使命要一齐完成。

战争所需辎重自不必说,他还要地方修铁路,沿途征发徭役不多,主要还是苦了半农兵性质的卫军,上头一个命令,他们就得向西边运粮,各卫还要另派人手沿道路修出一条埋设电报线通道。

与此同时,十二个小型青龙头刚乘船被纤夫拉到渭河,挂上马匹在甘肃的苍凉古道一路奔驰。

邢玠要被紧张死了,他早前在北直隶参与过铁路修建,在山东也督管过电报铺设,但那会像这样的浩大工程是有整个系统在运作的,他只是其中一个微不足道的螺丝钉。

如今得了皇帝厚望,要他在这主管此时,要他在两年内修出一条从武威到嘉峪关甚至是伸出到口外至少八百里的铁路,谈何容易。

所幸,邢玠还是有一点可以所幸的,那就是在东北、东南修铁路的难点在路,而他这边难点在铁。

修铁路这个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只要自己不去找难,比方说这条路弯弯曲曲的修要二百里,直线修过去只要五十里,但面前有条小河,得用钢筋水泥架起一座桥来,这在邢玠看来就叫找难。

在中原修铁路有时候没办法只能找难,比方说这路不平,绕过去要多一百五十里,浪费是小事,主要是不方便,一旦不方便事就大了。

中原的铁路不光军用,在朝廷议程里还要承担一部分运河功能,促进繁荣,但在西北不一样。

基本上大明百姓的城市都有大路,都是沿着千年前的古道,道路都平坦,何况这条路在邢玠看来主要是军用,不然皇帝老爷修这条路干嘛呢?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