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庞大的维旺迪
……
“虽然我认可了你的计划,而且董事会通过的话,公司也不会给你太多的支持。因为…你要证明给我们看你的计划是可行的,是对公司发展有利的,而不仅仅是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计划!”郭守云继续道。
“我明白。我会努力证明给总公司看得。”
郭守云点了点头后站了起来,“该聊的也都聊了。走,带我去各部门转一转!”
“是!”
应了一声的丽贝卡和阿方斯连忙起身,带着郭守云进入了公司的办公区。等到跟各个部门的员工和中间管理层沟通完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晚餐在郭守云的提一下,改成了全公司所有工作人员的大聚餐。一场笑闹之后,他这个之前只是存在于普通员工想象中的大ss,终于有了一个更丰满的形象。
“老板,我送您回酒店吧?”丽贝卡道。
郭守云也没拒绝。两人坐上车后,“关于公司制度二次改革的事情,乔纳森跟你说过吗?”
“说过!”
“大区负责制和总部直辖制,你更认可哪一个?”
“大区负责制度!”
“为什么?你应该知道这种模式会增加我们的人力成本。”郭守云道。
“我知道。但您也清楚,全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风土人情都是不同的。如果美国总部总管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那么美国总部的领导层不可能了解,或者不是很了解日本、华夏、中东这些国家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巨大多数情况都是错误的。而且,还会错失很多关键的发展机会。”
“…相对而言,大区负责制度虽然增加了人力成本,却有效地避免了地域信息差,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更强。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我更认可这种管理模式。”
郭守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自从安然太平洋公司成立,对于公司内部的改革就一直没停下。过去一年多,主要是精简多余机构,裁汰人员,缩减非主要业务。但即便卖掉了全部非重点业务,剩下的发电、石油开采和冶炼、天然气、石油化工、运输、电力服务等业务,也依然让安然太平洋公司成为能源领域的巨头。也就是俗称的大公司,也有着通常所说的大公司病。
如何进一步改革公司管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避免大公司病,就是第二阶段内部改革的重点。
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大区负责制和总部直辖制度的争论。
大区负责制:是把安然太平洋公司分为七个大区,分别是北美大区,南美大区,欧洲大区,非洲大区,大中华区,南亚大区和亚洲区。其中北美区由总部直辖,其余大区由各个大区的总裁负责管理,大区管理层拥有8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审批权,以及除大区最高管理层之外的人事任命权。
总部直辖制度:是在各个国家组建子公司,然后借助发达的网络和通讯,子公司直接由北美总部采取扁平化管理。一切的权力收归总部,这样效率最高。
现在绝大多数公司采用两者结合的版本,子公司既要向所在大区的总裁负责,同时也要向总部负责。甚至很多时候,两者的命令也会出现差别。这就造成了公司的内耗。因为这种内耗丢掉市场的例子在商业史上不胜枚举。
当初,QQ和MSN争夺市场。本来发展不错,而且口碑较高的MSN最后出局,除了对华夏互联网现状不熟悉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指挥体系混乱。西雅图的总部和京城微软中国之间缺乏沟通,直接导致了各种错误百出的命令,葬送了MSN的大好江山。
这种体系僵化造成的大公司病,对于企业的发展很不利。所以,要在负责和放手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
“我原本以为你会选择扁平化管理的‘总部负责制度’。”郭守云道。
“老板,虽然掌握更多的权力,会让人上瘾,但我的精力也不是无限的。安然太平洋的业务遍布全球,我自己也没有信心可以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深深的看了一眼丽贝卡·马克后,郭守云点了点头。
“很晚了,回去早点休息,明天我们去拜访一下维旺迪!”
“是!”
……
拉德芳斯是巴黎都会区首要的中心商务区,位于巴黎城西的上塞纳省,邻近塞纳河畔纳伊。其涵盖的市镇包括尔贝瓦以及皮托和南泰尔的一部分。作为欧洲最大最繁华最完善的商务区,拉德芳斯是法国经济繁荣的象征。它拥有巴黎都会区中最多的摩天大厦,除此之外地标建筑新凯旋门即座落于此,办公场地约300万平方米,各类企业1500家。
在这1500多家企业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维旺迪。只是这家2001年取得惊人606亿美元营收的巨兽,现在正被巨额的亏损所困扰。如果说,安然和世通的财务丑闻震惊了美国,那么维旺迪的财务丑闻则让欧洲商业圈吐血。
233亿欧元的亏损,以现在美元兑欧元1:1.29的汇率,几乎与安然不相上下。维迪旺比安然好的地方在于,她并购的企业多数盈利能力还算可以,安然纯粹是为了并购而并购。两者一个是为了扩张自己的业务,另一个是为了推高自己的股价。
这也就解释了维旺迪可以卖身自救,而安然就只能破产倒闭。
“郭先生,欢迎您能够光临维旺迪集团!”
在郭守云带着丽贝卡·马克从车上走下来的时候,让·雷内·福尔图带着公司高层集体迎了出来。
现如今的郭守云已经不是当初的无名之辈了。
苹果、谷歌、红宝石,无一不是硅谷的翘楚,世界知名的科技企业。
凤凰、汉华,分别是美国和华夏发展最快的金融公司。
郭氏,伴随着汉堡王的收购,以及百乐家的疯狂扩张,被《商业周刊》评为美国零售业最具活力的新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