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睿鹏击掌叫好。
对于小刘的一番解说,肖睿鹏非常佩服。同时庆幸自己能找到小刘这样的合作伙伴。虽然两个人所擅长的领域,是不搭界,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互补性。
最使肖睿鹏高兴的是,每每小刘在他所擅长领域所作出的决策和计划,都能紧紧的贴着公司发展的需要。而且总能走在科技的最前沿。
这就不得了。
例如这个巨型雷达的问题,雷达本身在肖睿鹏看来,也是一个科技满满的黑科技的产物。但只可惜小刘早早就做了预判。
在青藏高原无人区的远程操控系统里面,就已经嵌入加密的传输方式。当然他防备的倒也不是在本国的泄密,而是针对国外不怀好意者的高空卫星,或者类似的飞行工具的窃密。
现在看,他的眼光还是很准的,主要是他站位高,了解最新世界科技发展的潮流、前沿甚至是边缘。这样他就能想在前头,干在前头,走在前头。
青藏高原无人区远程操控系统,小刘也给他讲过,只是1版本。到了极岛他用上了20,当时虽然没有细讲,但肖睿鹏相信小刘说的20版本,一定要比10版本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现在果然是这样。
如果说,在青藏高原无人区的远程操控通信系统,他所防范的对象还不太明朗的话,它只是一个泛泛而止的范围的话,那现在它的20,就已经针对特定的势力,有了特定的防范效果。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相信小刘讲的都是事实。而且肖睿鹏还有自己的佐证。公司之所以能超前公告,要搞中期的海域天气预报。这种底气基础就是来自于对青藏高原、极岛上观测站点数据的综合,加上原来的公司科研成果。
对海域的中期天气预报,而且从现在的情况看,中期的天气预报跟自己当初的设想一模一样,甚至还有所超越。最起码在十五天之内所播报的天气预报情况,跟当地实时发生的天气状况,是相吻合的。
这一点并不是光在实验室自吹自擂所做到,而是根据有着几千用户的实时反馈所得出的结论。如果巨型雷达起作用的话,那就是对方已经窃取了至少是极岛观测站点的数据。
科研的基础是数据,有了这样的数据,人家也不缺像肖睿鹏这样的气象方面的专家。专家根据公司实时发布的中期天气预报就可以倒推这些数据的巨大作用。
从而把这些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运用到自己的气象预报模型中。那么人家的中期预报也会很快就发布的。在科技最前沿,有时候的领先就是几天的事情。
所以只要有了这种技术,对方也是不会保密的,而且会大张旗鼓的宣布自己的中心预报。也可能不是海域,可能是别的海域。甚至是某大陆,都是有可能。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也就说明,小刘的判断是对的。极岛观测数据传输的20加密方式,小刘说迄今为止是世界最领先的科技成果。
虽然肖睿鹏对量子加密缺乏自己的研究,但作为一个在数学领域颇有造诣的气象学家,他对量子通信的原理是清楚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再加上自己科研情况的佐证。所以他认为小刘说的没错。至少到目前为止,对方虽然动用了巨型雷达,也许他收集到了相应的观测数据传输的电子信号。
但就像小刘断定的那样,这些电子信号,在他们终端显示出来的效果,却是一串一行的乱码。既然如此,那就让他继续存在也无妨。反而可以起到麻痹对方的作用。
对方可能现在还在沾沾自喜,自己的巨型雷达混迹在极岛气象观测站点中,没被发现。还能收取到相应的电子信号。虽然现在是一串乱码。但这也正是有关科学家研究的发力点。
只要有足够的数学工具,要破译这些密码,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但那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了。
肖睿鹏就对大家说。“对于巨型雷达的处置问题,我看就按小刘说的办。从现在种种迹象来看,他们虽然在咱们的站点对面设置了大型的专用雷达。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
“他们所收集到的信号,只是一团乱码。我相信他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破译这种乱码。但是小刘不会让他们如意算盘得逞的。”
“小刘刚才说了,还要研制相应的、专门针对巨型雷达的电子信号发射器,来进一步加强他们破译乱码的难度。这样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的竞赛。”
“也是科研能力的一种竞赛,这样跟对方斗智斗勇更有乐趣。也更能展现咱们高智商联盟的价值所在。而且还可以有效的避免正面对抗。”
“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接着搞我们下一步的计划。下一步的计划,实际上也很明确,刚来极岛的时候就说过。”
“一面加紧建设观测站点,一面准备探空气球的释放。这一段时间双头并进,站点建设阶段性的任务完成了。释放探空气球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成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