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年纪越来越老的缘故,李隆基总是喜欢坐在暖气片旁边,边饮茶或酒,边欣赏窗外雪景。
听闻杨昢求见,摆手道:“让他进来。”
杨昢急趋走入大殿,叉手行礼道:“杨昢见过圣人。”
杨昢乃是杨国忠幼子,不足三十岁年纪,长相倒是颇为俊朗。
“吐蕃所来为何?你且细细说来!”李隆基问道。
“吐蕃使团九十八人昨日来到京城,说是要求见圣人,请求圣人退兵,并且带来数十车礼品赠与圣人,此外吐蕃使团还有其他若干议和条件要当面告知圣人”
“哈哈哈这次青海湖之战吐蕃人损兵折将,终于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了!”李隆基甚为兴奋,站起来在堂中走来走去。
“圣人,据吐蕃人所说,一支大唐军队打到了鄂陵湖一带,臣猜想吐蕃难于抵挡,所以前来讲和”
“哪支大唐军队如此神勇,怎么朕不知道这个消息?消息怎得如此之慢?”
杨昢心想你应该责怪兵部,这与我鸿胪寺卿有什么关系?嘴上却说道:“听吐蕃人说是一个叫吴关的将军”
“吴关?”李隆基心里思忖道,难道这个吴关真得用兵如神?可是他只有一千人啊,定是哥舒翰借给了他不少兵马。
转头说道:“力士,你去问问兵部有没有鄯城方面的奏报!”
一人站出来说道:“力士生病在外宅休养,老奴边令诚伺候圣人。”
“我倒是忘了,你快去!”
边令诚应声而出。
李隆基对杨昢说道:“既然吐蕃求和,正是我大唐扬威之时,明日大开朝会,让吐蕃使团到朝会上来讲!”
杨昢应声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边令诚气喘吁吁赶来,手里挥舞着奏折,大声嚷道:“圣人,大捷!大捷!”
李隆基矜持道:“讲来!”
“鄯城奏报,吴关率骑兵四百人突袭吐蕃,与吐蕃大军四万人周旋,用计引发大雪崩,将四万吐蕃精兵全部活埋,无一逃脱,吐蕃大将坎达布,副将洛桑均死于雪崩之中。吴关长驱直入,直达鄂陵湖。吐蕃王廷震恐,四处调集三十多万大军在黑河与工布一带布防”
“呯”地一声,李隆基一掌击在案上,哈哈大笑:“英雄出少年!好个吴关,真是为我大唐出了一口气!自我大唐立国以来就与吐蕃战争不休,胜少负多,不得不使用和亲之策奏折上还说什么了?”
“吴关到达鄂陵湖以后,立碑一处,刻上了‘大唐鄂陵湖’五字。因兵力有限,这才返回鄯城。”
李隆基连叫:“可惜!可惜!哥舒翰为何不派兵支援?”
“哥舒翰将军突发中风,昏迷不醒,已在回长安的途中”
“哥舒翰怎地如此不堪,错失如此大好机会,而今吐蕃有了防备,恐怕难以突破了!”
边令诚道:“恭喜圣人!想当年太宗皇帝精兵良将甚多,也未曾攻入吐蕃境内半步,而圣人运筹帷幄之中,已破吐蕃千里之境,功绩震铄古今!实在已经胜过太宗皇帝!”
李隆基老脸顿时泛起红光,满面喜色,嘴里却谦虚说道:“呵呵,这个比太宗还是差了一些”
李隆基虽然自视甚高,但是总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
“拿酒来!”李隆基叫道。
早有小太监捧上一杯“真英雄”美酒。
李隆基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问边令诚道:“吴关立此大功,朕将他连升三级如何?”
边令诚上次在吴关家里索贿没达到心理预期,心中有些气恼,见状连忙说道:“圣人,万万不可!不但不应该奖,还要罚!”
李隆基怒道:“这是为何?有大功不奖,反而要罚,这是一个堂堂皇帝能做出来的事吗?”
边令诚嘿嘿笑道:“圣人你想,那吴关不足二十岁年纪,已然有了将军称号,这次再连升三级,恐怕必将志得意满,将来难于驾驭!”
李隆基捻须道:“那该如何?”
“依老奴来看,不如找些理由,将其贬斥一番,令其诚惶诚恐,而后再施以恩赐,方才让他明白所有富贵皆是圣人所赐,这样才能将其把握于股掌之间”
李隆基沉吟道:“这个不太光明磊落,朕也是要面子的嘛”
“由老奴来办!”边令诚奸笑道。
这时又有小太监来报:“圣人,吴关将军在吐蕃俘获的三千匹战马已经押送到城门外,是否准许进城?还请圣人示下。”
“进城!朕亲自去查看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