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能贪婪地从地上捡起小包,看到里面只有二百来铜钱,顿时恼怒,拔腿就要去追,忽然见到街面上三三两两的乞丐似有意似无意地挡住了自己的去路。
贺能正要开口叫骂,忽然觉得气氛有些不对。他虽然无耻,但却是一个老江湖,想起自己大儿子就是被乞丐打断了胳膊,立即假装若无其事地向城外走去。
一路上不断有乞丐盯着贺能,直盯得贺能心里发毛。不过一直走出城门,这些乞丐倒是没有什么特别举动。
贺能长舒一口气,心里却是暗下决心,一定得从贺果儿身上弄出钱来。
这些乞丐们实际上早就在盯着贺能,只不过按照堂主陈无畏的指示,只在暗中保护帮主一家人,没有情况不得出手,贺能这才得以安然无恙。
贺果儿一路跑回院子里,却要假装着没什么事情发生,忙活着做饭。从此以后上街再也不敢带什么首饰,衣服也穿得破旧了一些。
却说吴关带领骑兵队伍从河湟谷地出发,一路向西而行。吐蕃军队已经撤走,没遇到什么抵抗。
这一片地带是地广人稀,少见人烟。又因为冬天寒冷,更是显得寂寥。偶遇一些小村庄便绕道而行。
这一天下起雪来,天色阴沉,寒风刺骨。队伍来到一条大河边,河面甚是开阔。吴关命令在河边扎营,休息一晚,等第二天寻找狭窄处过河。
队伍忙忙碌碌扎营,并生起火来。马儿就在雪下寻找枯草吃。此时的野草枯黄,正是上好的饲料,等到开春野草被积雪压倒沤烂了就不行了。
春天反而是游牧民族的艰难时期,因为新的草未长出来,而去年的草也沤烂了,牲畜没有吃的,但是又到了生产与脱毛的季节,体力大大下降。
汉代霍去病就专挑这个季节攻打匈奴,屡战屡胜。
保安队员和官兵们这次准备充分,带有木炭和焦炭。焦炭是从泾阳带过来的,本是炼钢用的,非常耐烧,用几块就可以烧半夜。所以点木炭后再放入焦炭,既可以做饭又可以取暖。
路上猎获了两只黄羊,虽然不多,但是每人能够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在这寒冷的天气里也是一种享受。
沿河走来了一大群羊,一老一小两人执鞭在后面吆喝驱赶,等近了以后那两人才看清这是大唐的旗帜,两人也顾不得羊群了,飞一般向后跑去。
李备兴奋大叫:“这么多肥羊,够吃上一阵了!”说着就要上马去赶羊,众官兵也兴奋异常,十来个人就要跟随李备去捉羊。
“都回来,不得捉羊!”吴关喊道:“德吉,你随我去追赶放羊的老汉!”
德吉是吴关特意从鄯城带来的翻译,本是吐蕃人,后来因变故留在了鄯城,会说数种语言。
一老一小两个羊倌虽然跑得飞快,但怎么能跑得过战马,顷刻之间就被追上了。
吴关对德吉说道:“我说一句你翻译一句。”
德吉点头称是。
两个羊倌见跑不脱,都坐在地上大口喘气,一副认命的样子。
“这位老丈,你莫怕,我们虽是大唐官兵,但是一不杀平民百姓,二不拿平民百姓财产,请你放心!”吴关说道。
德吉将吴关说得话翻译了过去,老汉将信将疑地看着吴关。这老汉七十来岁,头发胡子花白,身上也脏兮兮的。
古代双方厮杀,老百姓就是待宰的羔羊,不光牛羊被抢光,人也会被杀了凑数冒领军功。
吴关接下来问了去鄂陵湖的路途和距离,老汉倒是很清楚,说得也简明扼要。
从老汉口中得知,此处距离鄂陵湖尚有四五百里路途,前面路途很不好走。
吴关又问他是否见过一种从地上冒出的黑色的油,能够用火点,老汉摇头说没见过过。
吴关问完以后就让老汉把羊赶走,老汉和他的小孙子战战兢兢赶着羊群离开了。
众官兵齐声惋惜,到嘴的肥羊没了。
吴关给众人讲解不骚扰敌国百姓,优待俘虏等政策。并将这些作为以后的基本规定,要求人人都得遵守。
不光官兵十分不解,连保安队员们也理解不了。
古代没有现代明的理念,认为杀死敌方百姓,抢掠地方百姓财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是唐代军队纪律是非常严格的,吴关说完后,众人齐声遵命。
吴关当然能看出人们的疑惑,也不想做太多的解释,因为这是时代的差距,不是靠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天色渐黑,那个老羊倌又气喘吁吁地出现了,说有数千吐蕃骑兵在向后开去,听说是要包抄唐军,还抢了他数十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