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京畿,洛阳宫殿内。
曹叡这会儿吧,上火上的,腮帮子都肿了。
这特么叫什么事儿!!!
当然,现在潼关失守的消息还没有传递到洛阳,否则曹叡这会儿就不是上火的问题了。
而曹叡上火的原因,也不仅仅是因为右扶风战事不利和宛城告急这两件事。
右扶风战事不利,郭淮被蜀贼反攻,退守堡垒群死守待援,这件事曹叡虽然很恼火,但考虑到郭淮是被蜀贼以优势兵力击退的,如今还在继续坚守,也不好太过于责怪郭淮。
胜败乃兵家常事嘛,这点概念曹叡还是有的。
再说,郭淮也不是没有退路,只要有几千援军能接应他撤退,继续退守武关的话,以武关道那么狭窄的地形,蜀贼兵力再多,要攻克武关也没那么容易。
所以,南阳方面,其实真正的问题,是在宛城。
本来宛城的防御形势也不错,司马懿的能力确实出众,仅仅用了几座营寨的互相支援,就挡住了四万蜀贼对宛城的进攻。
中间虽然有了一点波折,司马懿也有甩锅和坑队友的嫌疑,但目前来看问题不大可谁知道这事儿没过十天,宛城的局势就急转直下。
荆州关羽亲率五万士卒北上,合计九万人围攻宛城。
再加上司马懿对整个中原战局的判断一同送到了洛阳,曹叡看完后,这个内火就上来了,消都消不下去。
就在司马懿达成预判,并送到洛阳来的这段时间里,其中还发生了一件事。
身在汝南的曹休,给曹叡上了一封奏折,讲述了一件事情。
东吴的当涂县守将周鲂秘密联络了曹休,想要举县投奔曹魏,而受到周鲂投降的影响,当涂县周围的义城,平阿,下蔡三县都会受到影响,防御会出现漏洞。
因此,曹休上奏给曹叡,希望曹叡能允许他出兵去接应周鲂,顺便看看有没有直接占领四县,打开通往寿春的进攻通道的机会。
本来呢,曹叡是不想节外生枝的,毕竟这会儿大魏的进攻重点是在关中,不是淮南,而且也没有必要在跟蜀贼激战的时候,再去主动招惹东吴。
但是吧,曹休似乎也体会到曹叡的心思,所以他在奏折里继续补充着说道,这次出兵,主要目的是接应周鲂,能不能占领四县,获取进攻寿春的的通道并不重要,可以占领就占领,如果东吴反应激烈要反扑,他就会领兵撤回汝南,就地防御。
而且吧,曹休也在奏折里,小小的拍了一下曹叡的马屁。
早年间,太祖武皇帝横扫六合,席卷八荒,哪怕是经历了赤壁之败,后来重整旗鼓,南下和孙权争夺濡须的时候,依然有不少原本出仕东吴的官员北上,投奔大魏。
这是一种民心所向,天下正统的象征。
但自从东吴占领淮南,甚至进兵青徐以来,就很少有东吴的官员们投奔大魏了,更别说是周鲂这样曾经担任过一郡太守的高官。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周鲂来投,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义的事件,而这,都要追溯到太祖武皇帝的时代了。
曹休虽然没有明着说,但是个人都知道,中间为什么没有东吴官员来投奔大魏淮南和青徐都丢了大半了,还投奔个屁啊。
至于丢失这两块地方是在谁当政期间,是个人都明白,只是都不明说而已。
曹叡顿时心情美妙了起来。
曹叡自然是不敢去跟他爷爷比较的,毕竟那位的功绩确实太大了,作为大魏的实际开创者,后世子孙再怎么有大功劳,也不会去跟太祖武皇帝相提并论。
但曹叡他爹嘛曹叡觉得自己超越他也不是没有机会。
一方面,曹丕除了搞个禅让,给大魏奠定了法理基础外,不管是内政还是外战,其实都挺拉胯的,曹叡只要获得一两个决定性的胜利,就完全有资格超越他老爹在这方面的陈就。
另一方面曹叡跟他爹的关系并不好,他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母到底是怎么死的,跟别说如今在后宫,还有一个压在他头上的郭太后。
所以,曹休这么一说,顿时让曹叡也来了兴趣,毕竟周鲂来投的政治意义,曹叡还是很清楚的。
再一个,如果按照曹休的奏章里说的那样,那么曹休也没有要大动干戈的意思,目的只是接应周鲂,保证周鲂的安全,这样的话,曹休应该不会动用太大规模的兵力。
这种边境上小打小闹,曹休其实是完全有决定权的,这点权利,曹叡还是会给到地方镇守将军和太守们的。
毕竟,如今依然是战乱时代,如果地方镇守没有一点自主权,事事都要上报朝廷的话,等到朝廷决断完了,可能黄花菜都凉了。
曹休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还会上朝廷,请求曹叡的决断这就让曹叡觉得很满意了。
当然,曹叡也知道,曹休上奏这个事情,主要还是周鲂来降的重要政治意义,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完全可以看做是曹休这个族叔对自己的尊重。
而由这一点发展开来,曹叡几乎是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自己的另一位族叔,身为大将军,同时又是顾命大臣的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