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一十五章 草船借箭

张溪在十日内造成十万支箭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抄袭老秦人的流水线作业而已。

当年大秦的军械供应,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做到了军备齐整,让秦军不愁军械之用。

一名工匠制作一支箭可能需要半天的时间,那是因为从削箭杆开始到最后箭支成型,都需要占用这个工匠的时间,效率自然不高。

但你让五千士卒别的啥也不干,就专门削箭杆,恐怕一天就能削出两三万箭杆出来,如果再来各五千人专门制作箭头和箭羽,再来个两千人专门组装十天造十万支箭,真的不是不可能。

就这,还是张溪考虑到士卒没有制箭经验,前期可能产生大量不合格箭矢,否则的话,可能五六天就能造完。

当然,这只是理论状态,实际如何也得试了才知道,但这总是一个说出去能让人信服的办法。

而且周瑜一共就只有五万多士卒,一下子被调走三分之一去造箭,还一造就是十天打死周瑜都不可能同意,说不定这事儿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此诸葛亮听完了张溪的办法后,当时脸色就不太好看。

真不怪诸葛亮,他确实不知道老秦人还有这种流水线作业的方式。

毕竟诸葛亮是人不是神,他获取知识只能通过本,而汉朝的,很少会有人去记载秦朝的军械是怎么制作的。

后世如果不是兵马俑的发现,现代很多人也不知道秦朝就有流水线作业了。

可诸葛亮一听说这个流水线作业,再加上张溪说是秦朝就有的当时就后悔了。

特么早知道自己就不要那么嘴快,为了装逼非说什么三天就够了如果真的按照张溪的说法去做,能不能造出来十万支箭不一定,但大概率能逼得周瑜收回造箭的要求。

毕竟,周瑜不可能让三分之一的军力浪费在造箭上,而张溪的办法听起来还真的可以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到时候违令的就是周瑜,不是他诸葛亮了。

可惜,现在没辙了,自己说的三天期限,只能自己含泪扛了。

造箭是不行了,还是得借箭。

只是诸葛亮也很好奇,张溪似乎一点都不着急自己能不能借来箭,他自己这会儿心里都没底呢。

毕竟借箭能不能成,先决条件是江上会不会有大雾。

冬天的长江,起雾是正常的事情,尤其是凌晨的那段时间,长江上几乎每天都有雾气笼罩。

但诸葛亮要得是大雾,那种能见度不超过十米的大雾,这样才能降低借箭的风险。

这个诸葛亮都有点不敢保证,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因此,诸葛亮也没有藏着掖着,当下就把自己的计划,跟张溪一起商量起来。

诸葛亮的计划张溪自然早知道,就是利用大雾垂江,曹军不敢轻出的缘故,用草人做兵,稻草覆盖满船身,靠近曹营水寨,前去“借箭”。

但这里面张溪还是有几个小问题的。

当然,不是万一曹军用火箭这种蠢问题这年头除了张溪用火箭吓了一次李典外,就没有大规模使用火箭的习惯。

而且这年头的火箭属于特种箭支,造价很贵的,一般都用来引火,谁会拿来射人。

张溪主要想问的是

“曹操生性多疑,大雾垂江不敢轻出”张溪想了一下,问道,“此言虽然有理,但终究只是猜测,若曹军真的出寨迎敌,我等岂不是束手就擒?!”

对吧,万一曹操头铁,或者这会儿蔡瑁张允没让曹操给咔嚓了,他们也熟知水天气,出寨迎战怎么办?!

诸葛亮却摇头,解释道,“彼若真出,我等便撤回南岸现今西北风盛行,又有大雾弥江,曹军必不敢轻易追击。”

“呃万一他要真的敢追过来了呢?!”张溪有些抬杠的问道。

诸葛亮则笑着,说道,“这便是我让江夏近半水军跟随的缘故。借箭,只需小船二十只便足以,剩余水军在后路埋伏,彼若追至,则杀出虽不能获众,但少许箭矢总能收获。”

张溪想了下,好像也对怪不得诸葛亮这次要了近半江夏水军,足足六七十艘战船呢。

只是

“若如此,亦不得十万之数,那周瑜真要按军令状行事”张溪担心的提醒着诸葛亮。

诸葛亮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故此,隔夜再令江夏水军出阵,依然是以草人为兵,稻草裹覆船身,前往曹营水寨前击鼓。彼时曹军忧虑江上伏兵,当不会再出,只会以弓箭退敌,则我无忧矣。”

好家伙,原来诸葛亮的借箭,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整套的计划啊。

曹军不出时是什么安排,曹军追出来时是什么安排,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完全不是罗贯中写的那样,就小船二十只出发借箭。

“现在唯一所虑者不过是江上雾气如何,若连续两日皆是薄雾,曹军能窥得我等虚实,则此计亦不可用也!”诸葛亮对着张溪感叹道。

可张溪能说啥,难道告诉诸葛亮,现在是演义线抽风,你有罗贯中罩着,没事儿。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