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正文 第二十三章 寻人

“可不敢!热饭伺候着还搭理不理的。这漂亮的女孩都有性格,有性格的女人还是少招惹。”志辉的话既表明了自己的追求,又夹带着奉承。

“去!少往我身上扯。你快回你部里,别在这儿影响我们技术科的工作。”梦茹怕志辉说别的,赶着他走。

“这还有没有章法啊,部长没开口,小职员倒先撵人了。”志辉说完,朝梦茹挤了挤眼,走了。

广告登了三天,一点儿信息都没有收到。

高汉福的精明之处在于能够发现机会和利用机会。他知道林碧云寻人的消息后,主动找上门来,要助一臂之力。

他认为此事已过七十多年,有印象的人都接近八十岁了。提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查一下国民党过去时期留下的档案,看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当年的伤亡名单。二是查一下当年公私合营时的档案资料,看看这些小业主的去向。三是找80-90岁左右本市的坐地户了解情况,看有没有可能找到与项家铁辅有关联的人家。

高汉福几乎是拍胸脯保证,只要项家仍然有人并且在本市范围,他一定能找到,给林碧云一个交待。

此时市里正在组织写市志,市里成立了市志办公室,由民政局和老龄委牵头,挂靠在市政府办公室下。

在旧时期留存的档案中,有大轰炸的记载。没有找到死亡人员名单,却有详细的损害记录。其中提到了被毁房屋和各种商辅家数的间数,其中有铁铺十二家,没有具体到铁铺名号。

公司合营时的记录比较具体,其中没有项五十铁铺。这里之所以叫铁巷街,因为是小手工业的集散地,从事铁匠业务的比较多。自从那次大轰炸以后,这条街道虽然沿用了老名字,却没有小手工开的店辅。而全市曾经的小手工业解放后大部分被兼并为集体企业,人员成了工人或干部。

市里健在九十岁左右的人并不多,属于坐地户的更少,走访中没有找到线索。

高汉福突然想到一个地方,那就是铁路。铁路当时是国营,职工有继承性。一般家里有人在铁路工作,后代容易接班。

高汉福来到铁路分局,通过劳动部门查到了从铁路退休并健在的人员名单。其中有一个秦姓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几代人都在铁路工作。年龄95岁了,退休三十年仍然领取退休工资,而且是在机务段从事火车维修工作。铁路机务段一直在铁巷街,那次大轰炸后反而扩大了地盘。

秦姓老人住在铁路三宿舍,高汉福来的时候正在外面晒太阳。

老人长的瘦小,头顶秃得白发没有剩下几根。满脸深沟一道道,眼睛凹在眼窝里。腮帮完全瘪了进去,一双小眼睛呆滞着。看样子身体不是太差。

高汉福找了个小马扎,坐到了老人的面前。他觉得在外面说话好,能引起周围老人的注意,帮着提供点线索。

“老人家,我是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的,想找您了解点情况。”高汉福打着地方志的旗号。

“啥!地方志?那是干啥的?”老人显然不清楚地方志是干什么的。声音像是从嗓子眼里挤出来,虽然有点拖音,却中气十足。

“就是整理一下咱市的历史。您是咱市的老人,比我们知道的多,有些事想让你帮着回忆一下。”高汉福大声说。

“我能回忆点嘛!一辈子没有离开那两根铁轨。说出来你得笑话,干了一辈子铁路,没有离开西海的地盘。咱是搞维修的,火车时间长了要保养,那个地方坏了开过来修一下,就干这些事。”老人松紧着两片嘴唇,一个字一个字的吐了出来。

“您还记不记得当年的铁巷街,以前那里有许多铁匠辅,还有卖零食和小饭馆。”

“这个可就早了。咱机务段的大门就在这条街上,到处都是做小买卖的,出门都不方便。大轰炸以后,这里全归铁路了,原来的商铺没有再回来。”

“还记不记得那儿的铁匠辅?”

“那怎么能不记得,有十几家,要不怎么会叫铁巷街呢?我们一些小水箱杂活也交给他们干,经常打交道。”

“这么说你知道有个叫‘项五十铁辅了’?”

“有这么个辅,因为名字特别,印象比较深。听说老板是他爹五十岁生的,当时还是年轻人,很老实。只不过他爹那个人脾气有点坏,快三十的人了,动不动就打骂。那年月讲究严师出高徒,学手艺的人开始都这样。因为他那个辅正好在我们机务段的东面,我刚参加工作不久,跑腿的事都叫我去,经常去加工点小东西。”虽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老人一点喘都没有。

“您知不知道这家人后来到那儿去了?”

“死了,全死了。那年大轰炸的时候,我们因为家不住在附近逃过了一劫。第二天上班一看,整条街全没有了。政府动员了很多人,扒出来的尸体都扔到汽车上拉走了。不会有人活着。”

“您的意思是铁巷街此后再没有铁辅了?”

“没了!大轰炸以后,原来街道的北面给铁路了,南面盖了些两层楼,表面上是饭店,实际成了‘烟花’地。南来北往坐车的人都住在这里,很多做皮肉生意的。”

“后来你们加工铁匠的活都找那儿干?”

“西边,现在车站的西头有一家大铁匠辅,也是老字号。我们以前嫌远都不过去,后来没办法就找他们干。就是远点儿。”

“请老人家仔细想想,后来有没有听到项五十的消息。”

“没有,死了的人谁还念叨。这家人家当时住的是两层楼。上面住人,下面干活。说起来也算不上楼房,只是在房子上面加了个阁楼。虽然开铁辅,也不算太富裕。记得家里还有个女孩,听说在外面念,很少见。”

“老人家很健朗啊!这个岁数记忆力还这么好,一定能长寿。”高汉福由衷的说。

“哈哈!干了一辈子的活,就落了个好身体。现在不干活还月月拿钱,**好啊!”老人挺满足的样子。

“谢谢您了,需要的话以后还会来叨扰你。一点小意思,望您老笑纳。”高汉福让驾驶员抱下两箱酒。因为来前打听了,这位老人一辈子好酒,直到现在每顿都要喝几口。

“客气了!我这个人没有出息,就好这口。那就不客气收下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过来。”老人高兴的说。

离开老人后,高汉福在电话里把情况向林碧云通报了一下。他得出的结论是项家在日军大轰炸时全家无一幸免,基本可以断定没有留下后人。

正是:

知恩图报是美德,自显殷勤为利忙。

怎奈天不遂人愿,留下功劳送他人。

《点击报错,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