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帝不仅对自己狠,对臣子更狠。
贾瑚已经“短命”了,可又不是立马就死,心疼归心疼,宠爱归宠爱,但该用还是得用!
景德帝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也在贾瑚有生之年,充分发挥自己和贾瑚的作用,为下一代造福。
死谏,武死战,君死国,此即景德帝之理念。
他不要别人觉得,他只要他觉得。
他觉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那就是“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根本不考虑贾瑚是不是愿意烧自己照亮皇家。
只能说,侯爷这个“忠臣良将”演的,属实相当到位!
皇生三大喜,有两个都是贾瑚创造的,以后还要劳驾贾瑚,那不得好好奖励安抚?
想要马儿跑,得给马儿吃草,同样也是作为对贾瑚牺牲如此巨大、战功赫赫的奖励,在乾清宫开会讨论赏罚时,景德帝特意指出:
“伯珣力挽狂澜,护国有功,当封王!”
这个“王”不可能是亲王,只能是郡王,饶是如此,封赏也不可谓不重!
忠勇侯恩宠之盛,可见一斑!
景德帝敢信,贾瑚敢接,可朝臣们不愿意给呀。
贾瑚有功,有大功,这无可厚非,但以郡王之爵酬贾瑚之功,众臣皆认为过重。
辽东平灭外族,拓地千里,只是封了侯,连个公都没给,现在不过是歼灭二十多万鞑靼而已,怎配得封郡王?
忠勇侯只是伤了短命了,并不是以后就不能打仗了,若是再立新功,就将面临“封无可封”的难题。
别人当皇帝,都恨不得把王爵除干净,自家皇帝可倒好,楞往上加,这哪行啊!
反对,必须反对!
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后续影响也不该参与当前封赏,想封王?
灭了鞑靼、瓦剌、东察哈台、倭寇、交趾……再想吧!
不怪大臣们小气,实在是王爵太过贵重,且易封不易除。
大夏的王爵分为两类,一为功封,二为恩封,此二者大有不同。
所谓恩封,基本都是靠血缘,如忠顺王这等,皇帝的兄弟叔伯等,看在血脉的面子上,皇帝施恩封为王爷,可以是亲王,也可以是郡王,但无法世袭罔替,代代降等,降到一定程度便不再降,有编制低保。
功封就不一样了,可以有血缘关系,也可以没有,全靠功劳。
如东平、西宁、南安、北静四家,皆是以开国之功得封郡王,传承几代仍为郡王,全得益于太祖。
太祖皇帝开国时,为表彰功绩,安抚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曾律:“凡以功封王者,世袭罔替,非谋逆造反作乱等大罪,皆可以金赎之。”
换言之,只要你不篡位造反,那皇家就践行当初“苟富贵,勿相忘”的诺言。
一个是皇帝的血脉亲缘,一个有太祖之律,还于国有大功,这两类,哪个都不是轻易可以除去的存在!